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行占——诗妖

(2014-03-02 09:37:07)
标签:

杂谈

五行占——诗妖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中有元宵佳节,请姐妹们制作灯谜,贾政来后,一一看过。只见宝钗写道:“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竹夫人)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想到此处,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贾政之所以悲戚,源于宝钗谜语寓意不祥,实为一首“诗妖”。所谓诗妖,不过是诗歌言辞中或明或暗,都蕴含着一些不祥的谶语。曹雪芹深知此类文体的妙处,正如曹寅在一首诗中写道:“红妆运尽诗妖起,青楼倒入青溪水。亘史仍余季布名,横刀那见碓儿死。”此诗第一句,恰恰点破《红楼梦》成文原理,其实书中每一段诗词曲句,几乎都是诗妖!这也是《红楼梦》特色与魅力所在。

    诗妖产生于汉代“五行占”。按照五行与五事的对应原理,五行中的“金”,对应着五事中的“听”。听的内容,就包括诗歌一类言辞。当“金”发生变异的时候,这些言辞也会发生变异,其变之一,就是诗妖!所以班固定义:“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

    班固创编《汉书·五行志》,“诗妖”是其内容之一。他讲了六段诗妖的故事,其中一段是晋惠公时的童谣:“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其兄。”预言的是未来晋惠公的遭遇,以及晋文公重耳的兴起,后来都一一应验了。《汉书》以后的史书,大都沿袭了班固的做法,编撰《五行志》,一直保持“诗妖”的记载。

    汉桓帝初年,京都有童谣唱道:“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后汉书·五行志》详细解说了诗句,结论:“此皆谓为政贪也。”

    读历代诗妖,其中好诗不多,但也是有的。《隋书·五行志》记载,隋炀帝到达东都时,在长乐宫饮酒大醉,写了一首五言诗,最后两句写道:“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令美人再三吟唱,他泣下沾襟,闻者无不欷歔。到达江都后,隋炀帝又作五言诗曰:“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这首诗准确地预言,他将在三月梅花盛开的时候,被人弑杀。相传隋炀帝在江都期间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小男孩唱道:“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于是他下令筑宫丹阳,结果工程未完就死去了。

    读到这些“正史”,今人一定觉得古人愚昧。其实读历代《五行志》,我却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明史》记载,万历年间,余一龙在成都东门外,修镇江桥回澜塔,后张献忠破蜀时毁之。掘地得到一块古碑,上有篆书曰:“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落款是“汉元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后来张献忠果然被肃王射死。这故事一看就是后人杜撰的,《明史》还要记载。

    《清史稿》就更离奇了。其中一条写道:“顺治七年,商州民李旺家有犬坐炕上,作人言:‘老的忒老,小的忒小。’缚而杀之。”可怜的狗儿啊!不去汪汪,做什么诗妖呢?不过我还是想问:那《民国史》呢?(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3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