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爱的文化人——中国皇帝

(2013-03-19 17:29:18)
标签:

杂谈

   可爱的文化人——中国皇帝

    中国人爱皇帝,不然为什么近几十年来,电影电视从一个个皇帝演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清代就更不用说了。请问,这不是爱还会是什么?

       上世纪一位美国人瑞德见到中国《二十五史》,禁不住叹道:“全球上没有任何民族有像中国民族那样庞大的对他们过去历史的记录。”我却觉得,都是史书惹的祸。每一史从皇帝写起,形式上的皇权意识已经根深蒂固。没有办法,文化传承么,呵呵!

       关键是当代人最爱皇帝什么呢?诸如好奇啊,揭秘啊云云,显然都不是,满眼的戏说、无厘头,揭什么狗屁秘!说破了,今人所爱,形而下者,在皇帝的权谋骗术、美女成群和随便杀人;形而上者,却在当代人心中还有两个梦想:皇帝梦与好皇帝梦。前者想的是自己,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后者想的是天下,所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本文不想过多评价上述正误,却想起两位西方哲人,他们对“中国皇帝”的评论。其中寓意耐人寻味,实录于下。

       一位是十六世纪意大利人利玛窦先生。他来到中国传教,在他的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谈到中国皇帝。他说中国人有“两怕”,一是大臣怕皇帝:“大臣作威作福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有的一切。”二是皇帝怕民众:“皇上离开皇宫禁地之前,不采取成千种防范措施他们也不敢外出。在这种场合,整个朝廷都处于军事戒备之下。沿皇帝要经过的道路以及与之相同的路上,都密布着便衣警卫。不仅人们看不见他,而且人们也无从知道在他的行列里很多轿子中他到底乘的是哪一座。人们会以为他是在敌国中旅行,而不是在他自己的子民万众之中出巡。”

       还有一位是十八世纪德国人黑格尔先生,他也评论过中国皇帝。他在《历史哲学》中写道:“中国皇帝像严父那样行使他的权限。他便是大家长,国人首先必须尊敬他。……做皇帝的这种严父般的关心、以及他的臣民的精神——他们像孩童一般不敢越出家族的伦理原则,也不能够自行取得独立的和公民的自由——使全体成为一个帝国,它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约法,是道德的,同时又是完全不含诗意的——就是理智的、没有自由的‘理性’和‘想象’。”

       黑格尔还说,中国皇帝是国家机构的中心:“做皇帝的却须担任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灵魂’。假如皇帝的个性竟不能是上述的那一流——就是,彻底地道德的、辛勤的、既不失掉他的威仪而又充满了精力的——那末一切都将废弛,政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因为除了皇帝的监督、审查以外,就没有其他合法权利或者机关的存在。政府官吏们的尽职,并非出于他们自己的良知或者自己的荣誉心,而是一种外界的命令和严厉的制裁,政府就靠这个来维持它自己。”

       黑格尔的结论是“中国皇帝对于人民说话,始终带有尊严和慈父般的仁爱和温柔;可是人民却把自己看作是最卑贱的,自信生下来是专给皇帝拉车的。”

       几千年的皇家历史,辛亥革命赶走皇帝不过一百年。今天我们拿历史中的皇帝们娱乐一下,也没什么。只是那两位西方哲人在三、五百年前说的话,今天听起来,竟然还有些刺耳?(深圳商报2013年3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