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晓群: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28日)

(2012-04-06 10:52:38)
标签:

文化

俞晓群: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28日)

翻检近几届“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的书目,总的感觉有两点,一是申报者越来愈明确申报的方向,对于“基金化生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二是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专家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希望。应该说,“国家出版基金”的终极追求,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当然,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不是当代人可以自行确认的,它需要历史做出判断。但我们的所作所为,却将成为历史判断的根据。在这一层意义上,“国家出版基金”所带来的庄重感与责任感,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首先“国家出版基金”需要完成当代“政治文化”的基本建设。在已经资助的项目中,这方面的比重不小。关注时下政治与社会文化的状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键是我们的建设,需要坚持真实性、客观性与科学性三项基本原则。像数千年来,历代修史,构成《二十四史》,它或被称为一部政治史。而历代修史的社会环境不同,史官的水平不同,修出的断代史,当然也会不同!我们这个时代,号称“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该清楚我们的历史与文化责任。

其次,“国家出版基金”需要肩负“经典文化”建设的责任。对于现实而言,铸造经典,是对历史的接续;对于历史而言,铸造经典,是对现实的检验。检验什么?就是在文化的意义上,检验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价值!为什么有的时代“焚书坑儒”?为什么有的时代“盛世修典”?为什么有的时代“只识弯弓射大雕”?为什么有的时代文贯古今,“百家争鸣”?一项基金,不会改变一个时代的基本属性,但它却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历史地位,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或例说。

其三,“国家出版基金”还需要担当“文化原创”的责任。近些年来,“当代虚无主义”之风盛行。诸如“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伤感,震撼着这个时代的文化良心!追究起来,它们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文革”后遗症,二是“极端商业化”思潮,三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首先需要的不是悲观情绪,而是找到时代的文化亮点。这很难,西方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双重挤压,让我们时代的“文化原创”受到空前的挑战!面临这样的局面,“国家出版基金”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助推器,努力承担起我们的时代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