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听起来很普通,也不新鲜。其实,这话还有点来头,它出自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原文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意思是,儿孙们自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气,不要再费尽心思为他们的将来劳心伤神了。
可是,古往今来不为儿女成长和前程劳心伤神的有几人呢,尤其当今的父母,为“望子成龙”更是煞费苦心。孩子从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就为他们思前想后,悉心抚养,就连为孩子读什么样的幼儿园、中小学都奔走劳顿。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请家教,上补习班。孩子在校读书,分数低点,成绩差点,哪怕是孩子已经努力了,家长也不满意,有些家长轻则斥之,重则杖之。总之,一句话,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锦袍在身”的“达人”和“八面威风”的“龙”。
父母为孩子的前程着想没有错,父母寄厚望于孩子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是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家长希望的“龙”?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根据孩子与生俱来的的天资和个性特点,一切由家长为孩子设计和安排的“光辉前程”,弄不好,就会扼杀一些孩子的天性,丧失适合于他们自身发展的良机。反到适得其反。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关于人类成长发展“智力多元论”的理论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其理论的核心是:“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由于人的智能特点的不同,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将使具有特点的孩子及早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提出与加德纳相似的理念,他说:“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告诉人们,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注意个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质。因此,父母给予孩子的期望应该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培养,何愁不能成才?“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小才则小用,大才则大用,不会有不堪造就的人,也不会有因天赋一般而被社会遗弃的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家长只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长只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相信人人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位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福分,我想,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就不会为儿女的前程“作远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