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故事:举杯邀明月

(2009-12-15 23:16:57)
标签:

立夏

茅台酒

365天

故事

蒋子龙

杂谈

分类: 东拉西扯

被收录到作家出版社、蒋子龙主编《茅台故事365天》一书

举杯邀明月

 

我大伯平时啥酒都不肯喝,可谓滴酒不沾,只有茅台,端起来就喝,从不犹豫。我二伯啥酒都喝,豪饮不醉,唯有喝茅台,喝一次,醉一次。说起他们兄弟俩跟茅台的渊源,那就得追溯到好多年前了。

据爸爸说,他还很小的时候,爷爷在镇上开着一家点心铺子。爷爷有一手做芝麻酥饼的祖传绝活,照现在的说法,绝对属于名优产品。镇上的人外出走亲戚必得带上几包,才算有面子。所以来店里买点心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后来时局动荡不安,虽然镇子地处偏僻,战火蔓延不到,但偶尔会看到三三两两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到镇上,有些人在客栈住上几日就离开了,有些则在镇子找活干,勉强赚些口粮度日。

有一天,爷爷的铺子里来了个年轻人,一副落魄的模样,嗫嚅地问要不要伙计。爷爷本来并不需要伙计,但看那个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样子,怕他在其它地方找不到合适的活,就把他留下来了。那人来自贵州,过了两个月,就念叨着想返乡,爷爷送了些盘缠,让他回去了。

过了两年,那个年轻人突然又出现在镇上,他提着两瓶贵州产的茅台酒,径直来到爷爷的店铺,前来感谢爷爷当年收留之恩。爷爷看到年轻人,自然是又高兴又欣慰,连忙叫奶奶买鱼切肉炒菜,当场就打开了一瓶茅台,和年轻人对酌。那时候茅台酒可是稀罕物,特别在我们家乡的小镇,大多数人连见都没见过。茅台酒一开,真是酒香四溢,整个小镇都笼罩在奇异的醉香中。那天傍晚,镇上好多人都抽着鼻子问,咦,这是啥香气,这么好闻?更有好酒之徒循着酒香而来,在门口刚一探头,爷爷便叫:进来一起喝一杯吧。那天爷爷家的小院真是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那时候,我爸还小,抱在奶奶怀里,大伯二伯已长成半大小子了,小孩子当然不能上桌喝酒,他们俩闻着扑鼻的酒香,馋得直流口水。大伯二伯是双胞胎,整天腻在一起,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调皮捣蛋的时候总是一起被爷爷打屁股。那天,他们真的好想喝一口传说中闻名天下的茅台酒,可没等他们想出主意,那瓶茅台就在一院子人的欢声笑语中被喝得一滴不剩。另一瓶茅台则被爷爷郑重地放进柜子,准备等过年的时候邀亲朋好友共享。

大伯二伯打起了这瓶茅台的主意。那时候他们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想到了就行动。第二天,趁爷爷看店,奶奶抱爸爸出去串门,两个伯伯就把那瓶茅台从柜子里小心翼翼拿出来,两人起先商量每人喝上一口就放回去。可茅台酒实在是太香了,他们喝了一口又一口,等爷爷闻到香气赶回家,酒已去了小半瓶。大伯二伯的脸喝得红醺醺的,瞅着气呼呼的爷爷乐。

中学毕业后,大伯二伯第一次有了分歧,大伯听爷爷的话,留在店里学手艺,准备把家传的点心事业发扬光大,二伯却想去外面闯世界。两兄弟就这么分别了,没想到,一别就是三十多年。

1950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一直撤到我们家乡的那个小镇,5月中旬,部队秘密撤逃台湾,走之前,在当地抓走万余青壮年,大伯也是其中的一个。

从此,海峡两岸遥遥相望却被人为阻隔,大伯再也没有闻到过贵州茅台的清香。去台湾后,大伯没有喝过一滴酒,他说,他口中还留着当年那杯茅台的醇香,他要让那香气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而二伯,这些年虽然没少喝酒,却从来不碰茅台,他说,喝茅台一定得跟哥在一起,才能喝出当年的味道。

八十年代的时候,海峡两岸渐通音讯,当二伯收到大伯托人辗转带来的家信时,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不由得热泪纵横。大伯由于当时行动不便,不能马上回乡,他邀二伯和我爸先去香港会面。为了去香港探亲的事,二伯和爸爸在一起商量了好几天,说起带什么礼物,二伯毫不犹豫,一锤定音:当然是茅台!茅台是国宴用酒,带到哪儿都不坍大陆人的台。可是那时候茅台还没有敞开供应,要拿到批条才买得到酒,二伯和爸爸托了好多人,终于买到了四瓶茅台。

送二伯和爸爸上船那天,我看到他们的头发在风中飞扬,脸上满是浓浓的笑容,像是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三兄弟见面的那天晚上,正是中秋夜,他们都喝醉了,对着皎皎明月,抢着说话。话语间,是浓得化不开的醇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