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无人知 2021年 11月 5日 随笔系列
这一学期在老年大学报名什么班呢?我觉得我的肺活量不够,中气不足。同学叫我一起去唱歌,唱歌比较时尚,那里很热门人也多。
我喜欢清静一点,我就报冷门一点的越剧班吧,那里毕竟都是年龄大的人爱好。
进了班级一点都不清静,全班有63位同学,年龄从五十多岁到八十岁。
老师比我们年轻,大概四十多岁。她很会讲话她说:“我把你们当妈妈的,我陪你们玩,主要是让你们开心健康,当我七十岁你们谁陪我玩?”哈哈哈!言下之意就是这班同学都到西天取经了!
说来越剧我还是蛮喜欢的,因为父母都是浙江人,小时候在上海以及江南一带越剧蛮兴旺的,楼下邻居又是少章越剧团的主演。
再加上两个姐姐特别爱好越剧,那时候她们读书空余时间就是在收音机里听戏、学唱、记台词。
我那时还没读书,也从来不学越剧,不过,当姐姐两人把整段经典唱段唱得像模像样的时候,我不学也会了。
邻居有个越剧明星郑老师,她是小生演员,热情、善良,也喜欢小朋友,她还教姐姐和其他的邻居小朋友水袖、云手、扇子等等;
说我的二姐姐最有灵气。说姐姐们合适演花旦,说我有阳刚之气演小生最好。
那时候有随着时代潮流的越剧教唱,有《美酒三杯献英雄》,有《钢铁歌》,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在少年之家演唱越剧《钢铁歌》,我耳听目染也唱得字正腔圆。
小时候《钢铁歌》的唱词还没有忘记:
钢铁歌啊高声唱,唱起歌来多炼钢。。。。。。
那时候越剧《红楼梦》还没有出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才子佳人作品是越剧的强项,反正以前我们儿时没有电视机,听戏听越剧是周围环境的因素,有名家的指点,有姐姐们的努力,儿时的娱乐非越剧莫属。
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精品:“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等等都会吟唱。
想来真是弹指一挥间,人就这样一个六十年的甲子过去了。现在的越剧已经不再兴旺,我们这里江南鱼米之乡的越剧团都已经解散了。
反而是这里老年大学的领导、老师能干,还在拾起这朵日落西山的江南小花,让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大姐们当做香甜的龙井茶来细细的品味、享受,让生活多了一点情趣。
这学期教唱越剧王文娟的精品唱段,永远的林妹妹和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在家中音响中响起《红楼梦》“黛玉焚稿”的唱段;
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
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
海棠起社斗清新。
怡红院中行新铃,
潇湘馆内论旧文。。。。。。
呵呵呵!一周一个半小时的教唱、跟唱、和着音响唱。蛮好的!有这个集体氛围的放歌高唱,忘记年龄、锻炼中气、陶冶情操、返老回童再学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