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才子好友福至心灵的博客特此感谢
社会、家庭、共同推动养老事业
无人知 2016.7.21.评论系列
上篇我在本月10日写了《姐妹三家人一起到故乡去养老一定很惬意》的博文,发出后到了第二天我看到有五百多人次的阅读量,后来到了第三天居然超过了一千人次的阅读量,我觉得有点意外。
如果是个名人,那随手一篇短文那几千、几万的阅读量很正常,如果是文采好的博友那几千人的阅读量也情有可原。而我到现在还不是个“文学青年”,是个文学“中老年”定位比较合理。
以前新浪网有博客圈子,那些热情而无私的圈主和管理员们经常推荐朋友们的博客到草根博客中,我也被热情的朋友推荐后上了草根首页的四十几篇博文中,创造了一千多人次的点击率也只有四五篇,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是朋友们的热情、关爱、无私的奉献所得到的效果。
现在新浪圈子没有了,我也就是和朋友们互相看看,我就是图个学习、快乐、预防老年性痴呆症而已。我想我这次的养老博文的点击率超过一千人次,说明“养老”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口,体力、能量、健康指数在迅速的下降那是不争的事实,养老这个“夕阳事业”已经是个很重要的刚性需求的事业了。
第一对社会来说“养老事业”既是“夕阳事业”又是“朝阳事业”,两亿人口的“养老事业”,社会也完全用不着是无私的奉献“倒贴”“补助”的亏本的事业。
只要政府搭建一个好的有效的平台,那本地区的GGP又可以一下子上升好多好多,既是做了对百姓有利的工作,又是对官员政绩的最好的提升。
对于大中城市的环境舒适、条件优越的养老院价格还是很高很高,这种类型还是只能对少数高端人群的开放,把很多有一定能力而又要喜欢经济实惠点的人群拒之门外。
我到大学去参观过,大学不仅是个高等学府,图书馆、科技馆、林荫道、运动场是风光无限,而且饮食上也十分的实惠,中餐有各式米饭、荤素搭配的美味佳肴,也有面条、馒头、馄炖、团子、粽子、牛肉粉丝汤、松糕等等,那些价格都不贵,进驻那里的商家也是赚得金盆满仓。
如果老年人也有那种经济实惠的大型食堂那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关键是不要只让一些好心的慈善家贴补奉献,只有奉献的爱心活动那也是不会久长的,要让社会人办大型食堂、活动室、娱乐室、读书室有赚钱的空间,政府只要负责管理就可以了。
我想起我的外婆那年月的养老,她有我外公的时候是我外公养家的,后来老外公早走了她五年,当时当然没有劳保退休工资可言,我的外婆是小脚,住在上海我舅舅家或者我们家都不行,她不喜欢住上海那种石库门房子。
当时就是由我舅舅为主、妈妈为辅的抚养。五十年代舅舅每月寄给乡下外婆三十元,我妈妈因为还要和爸爸一起抚养奶奶,就是三四个月寄上十五元,当时外婆在乡下过日子已经很舒服了。
以前的乡下生活没有像现在方便,挑水、洗衣、整理房间都是乡下的表舅舅、表舅妈做的,我的外婆只要负责做做饭,有的时候就是连吃的他们也会拿来。
这第一是那时候的乡亲们淳朴、善良,那第二是我的外婆也是个气量大的人,有了舅舅为主、妈妈为辅的经济上的支持,使得善良真诚的家乡表亲们都能够任劳任怨的善待我的外婆,以往这个养老模式还是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
年代又过了一代,当我妈妈养老的时候,父亲在的时候,那父亲也是当时的高级白领待遇也还高,妈妈在街道工作也负责照顾全家,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也是把家庭调理得风生水起。
不过在父亲七十多岁就离开人间上了天堂后,妈妈的微薄收入也没有影响养老,主要还是爸爸妈妈言传身教的教育对我们姐妹很有好处。
我的哥哥姐姐们每一次加工资第一个就是先加给妈妈,因此妈妈到八十几岁离开人世,我们姐妹从没有为了经济上的问题而不开心过,我们虽然不算是最孝顺的儿女,但是,总算为母亲居家养老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安详的年轮。
现在的年代不同了时代也进步了,条件和过去不能相比了,我们虽然没有像国家干部那样有丰厚的待遇和条件,但是,都有了退休工资,养老的问题也放在眼前了。
网络上的调侃现在的儿女们是;五十岁的父母抢着要,烧饭洗衣带宝宝。六十岁的父母还会要,接送孙儿上学校,回家探望饮食保。七十岁的父母疏远好,工作压力事业忙。八十岁的父母病魔绕,儿女无力落荒逃。
现在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特别是只有单一的老人,他或者她“居家养老”,要是请保姆是既不安全也是费用昂贵,三五千元一个月请到家中,是既不会做事有的还要小偷小摸,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已经形成,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年代已经到来,倒退到五六十年代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虽然是网络上的调侃,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社会养老的模式应该是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政府搭建一个好的完善的平台,社会做有两亿多人口的“夕阳事业”,其实,这个“夕阳事业”也是一个“朝阳事业”,可以有成千上万的人上岗,也可以扩大内需,对中年的儿女们打消了护理父母的后顾之忧,对老年人是有一个保障。
我们已经可以向发达国家的目标看齐了,快乐、休闲、娱乐、健康的养老生活方式展现给百姓。最好的是现在有了网络,把全国各地的看病医疗都能够全国联网,这样对解决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医疗统筹和不均等也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如果大城市的老人要想到环境幽静的小城市生活,没有小城市的医疗服务,那他们就不可能离开大城市,这样对老人们的养老不是好方法,同时也不能减轻大城市的医院超重的负担。这种事情只有政府能够做到。
我们每个人都要老,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自己,养老事业搞好了,那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得利,老人们得到快乐健康的生活,儿女们也消除了后顾之忧,社会上办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老人健康院、老人文艺娱乐厅、老年读书室、棋类运动综合活动室、老人美食城、老人保健医疗站;等等。
两亿多人的扩大内需是个什么概念,公务员的GGP业绩是可以连续攀上高峰,不是光让领导们无私的奉献,而是让领导、社会经营者、老年朋友及其家属多方面都得到实惠,朋友们,你们说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