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神童”的妈妈可以写养儿经典好书

(2016-04-23 10:05:23)
标签:

今天读书日

习惯读好书

做人的品质

无人知

教育

分类: 评论系列

其实“神童”的妈妈可以写养儿经典好书

          图片来自才女好友浪迹天涯博客特此感谢

 

            其实神童的妈妈可写养儿经典好书
        

              无人知 2016.4.23.评论系列
  听了江苏广播由主播铁坤讲的一个新闻故事;有一个“神童”17岁考进中科院遭退学,他妈妈曾雪梅当时的感受是,恨不得他死了才好啊! 
  

   故事是这样的;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进入研究所之后,曾学梅也不能为儿子陪读了,她觉得“儿子那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生活。
 

   但事与愿违,脱离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不会洗衣服、裤子、袜子,他浑身上下邋邋遢遢、臭臭脏脏的,他没有朋友和他友好相处。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神童魏永康没有继续的神通广大,就像我们其他一些神童一样长大以后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妈妈曾学梅已经写好的新书,就是教育成功儿子心得体会,当时是准备出版的啊!但是,她却懊恼地把书烧毁了
  

   母亲的忏悔,令人警醒。是什么让“神童”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其实当妈妈的虽然这种心态一时的落差是太大了,但是只要调整好了也就是又有了新的体会和心得。我想她应该调整好了心态还是可以写出这本书的。
 

   这本书可以是有正面和负面的两个方面,有教育“小神童”知识方面的成功一面,比如在墙上到处都是诗词啊、到处都是成语典故啊、到处都是英语单词啊。这些为“小神童”知识腾飞的起步是很有利的,开辟快速发育脑子细胞也是最佳时期!
 

   至于后来对“小神童”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滞后,那就是可以作为一种失败的例题来反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失败的反思也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教训。其实,一个完美的教育就是应该既有成功的启迪,也有失败的教训。只有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有了失败才有了经验教训,才有了今后改正和提高的基础。这就是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啊!
  

   应该说这位妈妈在“小神童”小时候的智力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多心得的,还有就是对于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她还是成功的,这和我们现在成千上万的孩子的父母一样;“认为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的家长们虽然没有培养出“小神童”魏永康,也没有像魏永康17岁就进入高等学府硕博连读,因此,孩子大了点对生活的能力是会强了一点,但是,我们现在的父母们也总是有点“小神童”妈妈的影子,总体总认为只要读书好,就一切迎刃而解了。
  

   我们应试教育出的人才很多,考试很会考,而想象力总是滞后的。背书很会背,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是比较少的。
 

   德育少了点,因为德育是个无形资产,读经典书先要学会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体育也是少了点,戴眼镜的人是很多很多,条件好了身体素质还是不够强壮。知育是抓得最紧的,英语、图画、表演、钢琴等等,但是,注重的不是陶冶情操,而是英语三级、四级、六级,钢琴六级、八级。不是真的在学习中得到正能量,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而是功利、功利、还是功利。

  

   这和小神童妈妈的教导,“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是一样的理念。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小神童的智商高,情商低,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年纪小么,你怎么能把他拔苗成长呢? 
 

  重视学习,忽略好习惯的养成,魏永康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当妈妈都不让插手,这些也不是“小神童”妈妈的首创,只不过她因为家中培养了“小神童”比人家更加激进和典型一点。
 

   我们一般家庭父母也是;给儿子女儿洗衣、做饭、收拾房间。 这样的教育方式, 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 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个“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世界,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一生受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想我们读书还是对的,就是要读好书、读圣贤的书。这其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读书为了怎样做人。其次,那读书为了掌握知识,掌握升学就职的本领也是要的。读书也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读书多一点陶冶情操,少一点功利主义,那才是读书的最自然最根本的品质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