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才子好友宇宙星辰的作品特此感谢
古代的清官他们吃些什么?
无人知 2013.8.15. 评论 评论系列
明朝在常州有位官员叫符验,他的名字和“赴宴”是同音,但是,他却十分的清廉,他上朝后不仅不带家族赴任,生活又是十分的朴实,每顿饭都是以青菜为菜肴,还美其名曰青菜是他的最爱。百姓知道后十分的感动,都想给他送点什么可以让他滋补点身体,但是,他都一概地拒绝,他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拿现在的话讲就是他为了民生的疾苦,因为,当时也有很多的自然灾情,他的梦想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后来百姓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符青菜,他就非常喜欢这个符青菜的名字。
他认为当时百姓的条件就是吃青菜的条件,他还只是百姓中的一员,还没有达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只能说是同甘共苦,做这个官还是心安理得。
中国古代像这样的清官确实很少见,他就是有一个完全自律的有高尚道德的典范,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因此,会得到后人的赞美!
清官海瑞在淳安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到街上买了三斤肉,当时被人发现了就成为了当天的头号新闻;“海瑞也买肉吃了,而且不是一点点,居然买了三斤肉啊!”
后来人们在奔走相告后,跟踪采访了蛛蛛马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海瑞的妈妈过生日,海瑞是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海瑞是个孝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妈妈。百姓们对海瑞的清廉自律是赞不绝口。
我们的古代是有五千年优秀的灿烂文化,书中自有黄金屋,四书五经的教导中都是十分的到位,但是,要真正做到廉洁奉公、与民同乐的清官还是少了又少。
因为,他们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首先是为皇帝服务的,其次是通过道德规范来自律,来自我约束,那很多的官员也只要做到的是,说的是一套而做的也是一套,还有的是三年官知府就可以收敛十万雪花银,老百姓是很淳朴的,那里知道那么多的旁门左道啊!
唐朝的郑馀庆,他当过兵部尚书,还是太子的老师,这个官位真的是很大,还被封了公侯,薪金也有两千户,按照道理他完全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是,他却十分的节俭,也是一生的清贫。有一次他请客,关照厨师;“一定要去毛,一定要煮烂,脖子不要折断啊!”
食客们想肯定是鸡鸭鹅什么的,大家可把口水滴下来了,结果,端上来却是一盆炖葫芦!他的俸禄银子都是做善事用的,对自己和子女却十分的小家子气,真正做到了先天下忧而忧,先天下乐而乐。他死的时候办丧事的钱还差了好多,还是百姓威力大,百姓的哭声、百姓的呼声一直惊动了皇上,皇上就多给他一个月的俸禄,这就是他唯一的一次占公家的便宜!
这样的清官他们是有理想的,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就是为官要清廉,也是给后人一个光辉灿烂的精神遗产。
以上三个例题也是为官清廉的典范,中华文化中这样的道德高尚者也是比比皆是,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昏官、庸官、贪官总要比这些清官不知道多多少,这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个皇权的社会,那时候,没有纪律检查委员会,那时候,没有媒体新闻的监督,那时候没有网络的监督,那时候百姓的文化层次很低,百姓只有被征服,百姓没有谈判的权利,百姓没有双赢的概念,和现在的年代是不能同日而语了。
现在有了更加开放的新时代,新闻传媒不仅有了传统的纸媒体,还有了信息量快速的网络媒体,我每天听的江苏广播的“新闻评弹”就是高效、快速的及时评论,真的很好啊!知道很多的热点新闻,大概有十来个专家是轮流的做嘉宾,评论新闻热点那伶俐的口齿、敏锐的思维、全新的理念、释放正能量的音响媒介,真的是一档解读新闻的丰盛大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