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好友小鱼儿的博客特此谢谢
如何正确看待人生的马拉松长跑
无人知 2012.2.28.随笔随笔系列
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已经使得小学生的竞争就变成了白热化的竞争,小学生的父母的竞争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教育部明确禁止小学升初中学校收取择校费,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各个大中城市的优质初中,按照教育部规范是不允许考试的,因为那是基础教育,那是就近入学,保证能够让每一个小学升初中的小朋友都能够上得了学,也就是都能够上得了公办学校。
那些一致公认的好学校,有条件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就会去买学区房,哪怕是房子的房龄很长、房屋很旧、条件很差,但是,只要是学区房,那就是意味着可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一些民办优质学校,他们是自主招生的,不过,也按照规定不能考试,他们的条件是要有四个优先,再是看全面的条件打分入学。
第一是要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几年都是三好学生。
第二是要有奥数的名次证书。
第三要什么钢琴七八级的一项优胜证书或者就是什么体育的强项的证书。
第四就是要大队长,还不可以是大队委,如果有这样的四项强项,那这个民办的学校就算是可以进去了。
什么人能够坐到这张板凳上,凭学习、凭财力,有的是为了上好学校就去烧香拜佛,一个家长跑几个学校就是拼命地动足了脑筋!
现状是孩子挑选学校、家长挑选学校,人们认为这样的严谨的竞争就是为了今后的高考,就是考试考出头!要不拿什么去和富二代竞争呢?
九年都是义务教育,什么是好孩子?会考试的就是好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严酷的竞争中:“你看人家的孩子钢琴都考到八级了,大队长、奥数、英语二级都稳超胜券!”
其实,这样的话对孩子们讲都是很不理智的,但是,那些家长们就是这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确实,在全社会这样的疯狂教育下,是有很多的孩子是又会唱歌、又会跳舞、又是英语二三级、又是钢琴七八级、又是奥数得名次等等,这样的学习“小超人”真的是很多很多!
这样一个城市有几万个小学升初中的小朋友,要集中的几百上千的好学生总是有的,这就是当今的教育。
孩子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走上苦苦的成才之路,家长和老师又在全民的教育氛围下走这样的独木桥。
在单一的教育下,我们的人格独立方面是有点差距了,长大后父母还是一味地溺爱,学校门口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接送,公交车上还是孩子坐位子、吃牛奶,爷爷奶奶背书包,成家立业还是都有家长们的呵护,现在的年轻人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
家里条件差一点的还是动手能力稍微好一点,因为为了节约省钱还会自己学着做事,其实,父亲做、母亲做、自己动手是最称心如意的,勤俭节约的父亲母亲也算留下一点宝贵的遗传基因。
条件好的那是家务一点也不会,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说来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可以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关键还是不要把图画画得太单一、太粗糙了。
我想为什么发达国家强调孩子到了18岁就是成年人了,就要和父母分开来过了,读书的钱可以贷款,等到自己工作了要自己打工来的钱还贷款,一个是要有好的银行信贷体制,一个是要有每个人的诚信记录。
也可能他们也是经历过了孩子成人后的人格不齐全的困惑,所以,就有了一种好的机制和理念。
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好的理念,比如父母在不远行,我们有一种传统的孝道,我们有勤俭节约的美好传统,我们有勤劳勇敢的传统特色,我们还有行行出状元的模范,我们有劳动最光荣的美好传统,我们还有不论你的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那都是社会的分工不同是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这些美好的传统也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原先新中国成立后的物质的匮乏我们的劳动人民是最优秀的,不要把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们就在子孙后代上出了偏差,关键还不能怪孩子们,当然也不能全怪家长和老师,还是要全民的教育,中坚力量来承上启下带领好孩子,家长能够和孩子们达到共识那最好,如果不行那就要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关键是要培养成为真正的人,起跑线不是冲刺赛,起跑线应该是个马拉松式的长跑赛,是起跑线上跑得很快很快那后来跑不动了的好?还是一种有持续性的、有耐力的、坚忍不拔的永远的长跑赛好?锻炼成有高尚品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完全适应能力的有情商、又博学多才的智商。
教育好就是后代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最古老而又永远不变的真理,只有真正地全方位地全民关爱孩子的成长,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会永远彩旗飘扬、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幸福生活万年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