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5.nipic.com/20100126/3772841_092335066037_2.jpg
图片来自新浪网络特此说明
唐诗欣赏--读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蜀相
无人知 2010.12.14 无人知百姓说诗系列
我今天欣赏的是一首唐诗,也是脍炙人口的好诗—蜀相,蜀相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有名的律诗;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就是我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明诸葛亮的威名流传并不是罗贯中开始写小说后成名的,而是远在唐朝就有众多大诗人都在传诵三国中精彩的群雄形象。
诸葛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忠义的形象代表。
大诗人杜甫是去了“诸葛武侯祠”,到了那里是有一种触景生情的感觉,想到了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为了蜀汉江山是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江山是花费了毕生的心血,而结果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句就是在问;丞相的祠堂哪里去了?这是自己在问自己吧,锦官城外的柏树非常的茂盛,应该就是诸葛武侯的祠堂了!连下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对仗对得十分工整。这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无论从色彩上和动感上都到了一个很生动的场景。大诗人是一会儿就看到树森叶茂,又见到了五彩缤纷的动感景象后,但是尽管是这样的美,这映阶碧草自春色,色彩之美虽然来自于自然的春光明媚,连下来,却用了隔叶黄鹂空好音。虽然有了碧草的自然春色再配合了色彩美丽的黄鹂---可是这个音却是空好音,音色再美也是有点悲哀的音调。
杜甫是个爱国的伟大诗人,他绝不是只会游山玩水的休闲之人,他接下来就想到了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就是刘备在三顾茅庐时,那诸葛亮是何等样的豪情壮志,就是未出茅庐已经知道有三分天下。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北方占天时,而孙权称霸江东占地理,而刘备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蜀川占人和。杜甫的观看瞻仰那诸葛亮的武侯祠,主要还是瞻仰那诸葛亮的奋勇进取的不屈不饶的创造大业的威武豪壮的英雄气概!
杜甫是个伟大的诗人,他虽然感叹的是诸葛亮的毕生追求,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感叹他那个时期的英雄豪杰们的实现自己的远大的理想,但是,这个理想是那样的难以实现,就像诸葛亮一样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想到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为之奋斗的背后的靠山已经不是那拥有豪情壮志的刘备,而是那只想吃喝玩乐的阿斗,那再有万千智慧的人还有什么用场呢?杜甫的诗词意义已经不是光为了诸葛亮而惋惜,而是希望当代有出色优良的丞相出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智慧超人、忠心耿耿的为蜀汉江山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几番北伐就要成功,但是,都是阿斗听信小人进言而功亏一篑。最后是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
杜甫也同时用自己的壮志未酬,不能为祖国出力感到十分的遗憾。这是诗人一种英雄惜英雄的一种无奈的感叹。杜甫自己就是在安史之乱以来就是生活在颠沛流离的景象,他满怀实施兴衰之感和对诸葛亮的敬仰就写下了这不朽的名著诗篇—蜀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