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要点

分类: 教学相长 |
阅读方法:
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突破古白话文可能造成的阅读障碍。这种阅读障碍的主要源头就是陌生化的词语、句子和文章内容。
关于名著阅读方法: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遇到比较难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比起不理解的词句,阅读名著时更应该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可以囫囵吞枣地读,知道大意即可,进而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元。
2.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资料的选取要和学生阅读文章时认知上的盲点有关,既有普适性的需求,又有个性化的需求。在一个班级中,可能有的学生文史知识比较丰富,对于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比较熟悉,可能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存在认知盲区,他们需要的资料就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教师要提示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梳理一下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最后将查阅的结果作用于文本的阅读,促进理解。
3.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影视作品和文字阅读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要过分的夸大影视作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连环画的阅读和教材中的文本阅读相结合,对照着读,将其作为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这些经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4.抓重点信息选择读。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主题、内容,相机出示关于阅读的决定。比如什么内容要读、什么内容可以不读、哪些词语一定要懂、哪些词句可以不懂,确定文本中最重要的观点和主题,排除不重要的信息。
5.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试图让他们将新的阅读信息与自己读过、听过或者经历过的其他事件相联系,根据描写想象画面或者发生的事情,形成视觉和知觉图像。
把握文本,导图梳理,读懂故事
1.把握结构,搭建“故事山”。
2.紧扣人物,厘清清界线。
3.划分内容,绘制板块图。
多样引读,多方链接,读懂人物
1.议读法,辩证读人物。
让学生对作品中一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人物形象展开议论,引导学生多维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辩证地认识人物形象。
2.表读法,丰满立人物。
学生对于名著中人物的认识,发生在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教师可采用表读法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认识变化。
在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中人物的了解,联结他们已有的阅读经验,以此奠定对人物理解的基础。学习课文后,再让学生补充对人物新的认识。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记叙阅读对人物产生更全面的理解。
3.链读法,理解品人物。
链接阅读。针对学生对选文中人物言行等内容的不理解,教师可链接相关文字、视频等资料供学生阅读观看。
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拔高要求,不能按普通单元的课文来教学。能读下去是关键!学生囫囵吞枣、大致读懂就好。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不宜作深入解读。
2.重视兴趣激发,通过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3.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在课外阅读中强化方法的运用。
体验、实践阅读名著的方法是确保学生能够读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阅读兴趣的激发,要考虑在真实的问题(任务)情境中开展阅读活动,以此唤醒学生阅读文本的期待,激活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课内阅读的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强化方法的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分享、交流课外阅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