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为什么想起来写这个话题了?因为突然回想起一个多月以前开始,我的自我小宇宙突然爆发,想得到的东东,想吃的东东都要马上得到,对不喜欢但却被要求去做的事情张嘴就喊:不要不要!,并且很执着地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对的事情。且听麻麻来分析一下对我这些现象的意见和态度吧。
麻麻:我个人认为这些就是小米粒进入terrible
two的信号吧。之前我们对米粒的教养是表扬鼓励占多数,安抚讲道理是常事儿,只要没有安全问题就放手让小米粒做她想做的事情,什么到桶里抓鱼、捏小蚂蚁、路上捡垃圾扔掉、下雨天在外面玩水、光脚丫在地上乱跑等等。这种看似放养的方式应该对培养和保护她的好奇心还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当小家伙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时,这种方式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她要什么就给什么以平息她的喊叫?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压制米粒的爆脾气?
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可能家长一时地偷懒和图省事会影响到米粒的一生!我赶紧找来相关文章帮忙解答疑惑,并在此把众多的想法堆砌起来,给米粒这一阶段做个标志性的记录,也是对我这个还算有耐心的麻麻更多一点鼓励。
其实从小米粒出生,我们就没认为她将是个安静好管的文静女生。随着她慢慢长大,越来越验证了这一点,小米粒具备了一切调皮捣蛋鬼的特性,自己的主意很强,有时候我还真有点羡慕那些很“听话”的小宝宝。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米粒是活泼调皮胆子大、自我意识较强的一类宝宝。不可否认,她的聪明、灵敏、胆大和专注是很突出的优秀方面的特点,但倔强、急性子也是她个性中占很大比例的一部分。在宝宝还不到两岁的时候,语言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表达一些意见但还不足以完全表达清楚,急性子的宝宝可能就会等不了家长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她的难懂的“语言”的时间,便“哇哇”大叫起来,但即便她哇哇大叫了,家长可能还是不理解她到底要干什么要什么,于是宝宝就更加着急上火甚至会大动“拳脚”。米粒还没有到动拳脚的地步,但每天也会有个两次哇哇大叫。今天早晨小妞5点就醒了,眼睛还睁不开呢就喊:起床!找鞋!我和米爸正睡的憨呢,还真没劲马上带她出去玩,于是我就说:小米粒,你稍微等等好吗?麻麻还没睡醒呢。米粒马上爬到床边,一边要自己爬下去,一边带着哭腔喊:起床,穿鞋!好嘛,这个分贝高的能把楼上的人都吵醒了。到了吃早饭的时间,就不肯坐到平时坐的地方,非要把小餐椅放到电视柜边,姥姥就搬过去了,才吃了两口,又喊:回去回去。得了,姥姥一大早就陪着米粒来回搬餐椅锻炼身体了。吃到一半,米粒又喊:下去,下去,不要吃不要吃!哎,这个早晨就在米粒吵吵闹闹中过来了。姥姥带米粒下楼送粑粑麻麻上班,又玩了一圈,小家伙才肯回家。上述描述的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难搞定的,大脾气的,难管的,被惯坏的宝宝所具有的特性。按不少老年人的观念,难道我们小米粒就是个小霸王吗?
一个多月前小米粒是21个月,语言发展也进入了爆发期,每天依依呀呀的啰嗦个不停,喜欢模仿,喜欢跳舞,喜欢翻跟头,喜欢玩器械,喜欢的东东实在太多了,好像每天太阳挂在天空中的时间都不能满足她无数的喜好和好奇心。米外婆和米妈极度耐心地应对“闹腾”的小米粒,米爸也在不断修炼自己,不得不说米爸在这方面进步真是很大哟(在此严重鼓励)。我们确实发现当小米粒发脾气时如果大人用冷静的态度应对,米粒安静下来的时间就快很多;当小米粒不耐烦时如果大人蹲下来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她,跟她好商好量,她基本不会发作;当小米粒烦躁不安时如果大人抱住她,告诉她我们知道宝宝现在很难过,想睡觉,她会立刻点头并不再哼唧;当我们不能理解小米粒的意图,而米粒自己在一边生气时,如果大人们不理她,“忽视”她的怒气,没多久喊声就会变小。。。。。。
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闹腾的小米粒已经在外婆外公的陪伴下离开父母生活了三个多星期。大人们的耐心和婆婆妈妈终于开始起作用了。小东西没有之前那么容易冲动,出门玩时也会好好走路而不是乱跑了,听米外婆说笑家伙现在比较懂事儿。其实我心知肚明,这是她长大了,会说的话多了,比之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加之新的生活环境比较热闹,玩的东东多了不少,占用了她不少时间去用心玩耍,减少了无聊的时间,所以发脾气的现象自然就少了。但我绝对不能否认米家族的大人们对小米粒的耐心和宽容起到的作用,这些耐心和宽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米粒的感情中、生活中。
小米粒的每一点进步都给我们无穷的信心和力量。难管的小米粒,麻麻即希望你调皮捣蛋鬼点子多,又希望你通情达理包容心强。要求好像高了点,其实这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做到了,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对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