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暑假带璇宝报名学习古筝初级班后,持续学习了两期,将近半年时间。一开始璇宝对拨弄琴弦还是比较有兴趣的,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手指变化的多样,就要求练习时间相应加长。璇宝就开始有点惧怕练琴,甚至有退缩的情绪。偶尔那天不练琴就感觉捡了个大便宜自己偷着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我就一直安慰自己:对于孩子来说,哪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很少有孩子能对一件事情一直保持兴趣。像学古筝,他们根本不知道学一样乐器要付出什么。只要遇到障碍就会失去兴趣。关键是看老师和家长如何让孩子坚持下来,要让他们明白,无论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要得到就必须先付出!
所有每当璇宝退缩的时候,我就宽慰她:“以后你长大了会感谢妈妈的,只有用心付出了才能明白音乐的真谛,那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可是璇宝却回答我:“妈妈,你老是逼我弹琴,长大会弹琴了我也不会感谢你的!”听到这话不是不伤心的,何苦来呢——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为此我也犹豫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退缩。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璇爸说孩子太小,认知有个过程,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求不要太高,要多鼓励少批评!我就一直在反思:是不是她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家长和老师没有给予很多鼓励?是不是要弹上完整的一曲有难度,导致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又或者说她不能从学习古筝中得到乐趣,练习过程不够轻松愉快?
有时也和其他家长讨论,得知孩子的厌学情绪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比如老师讲授的新东西孩子理解不到位,吸收不好,在练习时掌握不到正确的方法,由此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新的课程仍在继续,一个问题没掌握到又接受新的课,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孩子的兴趣逐渐冷淡;还有练习内容没有吸引力,让孩子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由此产生厌烦情绪;还有孩子在学习中得不到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而产生的厌学情绪等等。凡此种种,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仔细回想自己的陪练过程,大多数时间还是比较耐心细致的。但有时也难免急躁,特别是简单的曲目或者是手型、姿势反复练习了多遍后总是纠正不过来,心里就开始焦虑烦躁,沉不住气,声音也大起来了。或许是这种焦虑烦躁感染到了璇宝,也或许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学古筝过早的体会痛苦,左手的按弦使她丧失了学筝的信心和乐趣。这就导致她弹琴时经常草草了事,不够细致认真,敷衍过关。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明白学琴过程中有许多的坎,这是考验家长和孩子耐心和毅力的时刻。出现任何问题都不能轻言放弃,要把握好孩子的情绪变化,一起携手把一个又一个坎过去,相信孩子的进步就展现在眼前了。
作为陪练的我首先要调整好自身情绪,以自己的毅力鼓励孩子。同时经常适时的赞赏她,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平时也应该多和老师加强沟通,多让孩子听听古筝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琴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女上下而求索。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