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竹君
前几日,一则新闻吸引了我。某小学的班主任给班上的同学们开了一堂特殊的课。开课前,做了一则调查,这是一项针对孩子们是否记得家长的生日还有具体的日期,调查结果显示,全班只有不到20%的学生知道家长的生日,而80%的学生都不清楚或者不记得家长的生日。最后老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语重心长地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希望所有的家长们,在给孩子们物质和精神满足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让孩子心中有家长、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与关怀,培养不自私的一代,家长也是任重道远。
记不住家长的生日不是多大的问题,然而社会问题是,孩子们大多会的是向家长索取,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向父母索取自己想要的礼品,而心中没有父母,没有他人,没有关怀与帮助他人的情感。孩子们小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可贵的品质的,有时候说起来,孩子们的情商比大人高,比如大度,比如虚心向家长学习。为什么长大了后,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离那些美好的品德标准越来越远,恐怕说出来要吓大家一跳,正是我们自己,让孩子逐渐远离了那些美好的情感,变得越来越自私。
孩子的童年时期,就如粮雨(2岁多)现在这么大的孩子,很多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小大人的情感,他已经开始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他人。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抓住了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合适的引导,做有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孩子一定会朝着善和美的方向发展,不自私,心中有他人,会关怀和帮助别人这样的品德绝对是没有问题。
收回谎言,做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的体贴和关怀行动,让他做正确的选择并继续下去:
很多的是,如果我们不小心跌倒或者伤着哪里了,孩子会很焦急的跑来,问你疼不疼,给你吹,父母们感动之余往往会说:“妈妈没事,妈妈不疼。”这也许是宽了孩子的心,也心疼孩子不再让他费力吹了。然而,这种宽心的同时,让孩子的感受是,妈妈并不疼,他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行为的结果没有产生好的回应。也许我们可以说“妈妈谢谢你,有乖乖给妈妈吹吹,妈妈就不那么疼了。”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感到高兴,而且知道自己这样做妈妈真的不疼了,我想下次他还会继续选择这种行为。
这样的行为,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也表现的很明显。大人很多时候都喜欢把好吃的留给孩子,孩子如果问,妈妈为什么不吃?有些妈妈可能会说“妈妈不饿或者说妈妈不喜欢吃”就这样让孩子在心安理得的吃的时候,就算有多的,他宁愿选择去倒掉也不会想起让妈妈去吃一点。为什么就不能说“乖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啊也喜欢吃,你先吃吧,吃不完的,妈妈再吃吧。”我想孩子们善良的本性绝不会把剩下的倒掉。这个例子在粮雨的身上特别明显。以前他吃不完的,他使劲用力破坏掉,或者用脚踩,但现在不会,他吃不完会喂到奶奶或者妈妈嘴里,我们不吃,他也知道放在盒子里。
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学会你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我们经常在指责孩子自私的时候,可曾想到,是谁做了坏榜样。孩子们选择玩伴的时候,父母们可能起到了一些不好的作用,比如家长不太喜欢某家的孩子,就直接告诉孩子,“不要跟他玩,不要管他,不要把玩具给他玩,他会搞坏的。。。。”等等这样的话语在现实生活里应该也不少见。这些话语可能满足了自己的一些私欲,可曾想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有一例: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妈妈特喜欢逞强,事事都要争个赢,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逞嘴上功夫。为了争、抢,带着孩子的时候仍然是小者大吼,大者破口大骂,言语粗俗不堪,我想她的孩子最先学会的应该就是如何与他人争执,如何使用粗语骂人,更别提良好情感。
有了孩子,孩子们让我们变得脾气更小,更温和,用现在的流行语说是“淡定”,因为我们知道,在做那些事,说那些话的时候,我们的孩子都在看着咧。父母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关心,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何愁孩子不能学到那些关心与爱咧。
用我们的嘴表达最美丽的情感,讲述最美丽的故事,让孩子接受熏聊和感染,做有良好情感的人:
爱孩子,就用语言大胆的表达吧。爱不需埋藏心底,我们要大声的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让他有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孩子体会到的同时也学会这些表达,看很多的博,经常被那些孩子体贴的话语和行动感动得一塌糊涂。
孩子喜欢听故事,那我们就用嘴讲述那些美丽的故事。讲孩子最喜欢的《雪娃娃,不哭不哭》,《小山羊与大灰狼》。。。。让孩子体会,人间无处不在的温情、爱与关怀、互相帮助这些美好的情感。有一些手绘本的故事书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当孩子用他们那稚嫩的童声讲出他们的同情与安慰的话,我们就想办法让这些美好的情感保留的时间长久些更长久些。
用我们的嘴,最容易说出的语言,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做正确的情商教育。让“现在的孩子真自私”这样的话语不再背负在孩子们的身上。管好我们的嘴,找回孩子的善和美。

《布奇乐乐园》这一期主题《雪娃娃,不哭》,粮雨看了很多遍,因为他一直在提心雪娃娃是否找到了他的妈妈,而布奇帮助雪娃娃的情景让小家伙也有心动喔。孩子的安慰来自于模枋,当父母们表达对自己的疼爱、怜惜、鼓励等情感的时候,已经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大声地说出我们的情感,幸福的享受孩子给我们的爱,让孩子继续那些美好的情感行为,情商教育从安慰开始。

您好!我是新浪幼儿教育博客圈管理员。欢迎加入我们的圈子和qq群(1-6群已满,7群:88921600),常回圈子看看,常到群里交流。您可在圈中自荐博文,管理员们会择优向亲子编辑推荐文章或者审核进入博论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