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OME-decor
HOME-deco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65
  • 关注人气:5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平安的人才观

(2016-06-09 06:29:04)
标签:

转载

『马司机一直很抖擞,不拘一格揽人才』
原文地址:中国平安的人才观作者:心随风行
 平安很早便引入了国际的管理准则,公司目前400余名A类干部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选拔,但在排名前100的高管中,61位来自海外.从1996年开始,先后共有50多位外籍专业人才进入平安的管理层。包括张子欣为代表的麦肯锡成员,前首席财务官和集团总经理汤美娟,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来自台湾保险公司的几十名培训讲师等。平安保险总部的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营销等主要业务门市部的负责人都由外籍专家担任。当年,国内保险业超过90%的外籍专家在平安。
  
  为聘请这些高管平安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些外部引入的人才薪酬高达数百万港币,有些甚至超过财富500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过,马明哲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
  
  1994年,平安寿险在起步之初,原台湾中兴人寿副总黄宜庚就带着郑舜文、董秉琨等台湾寿险界资深专家加入平安。此后数年,平安寿险迅速在上海等战略要地击败友邦、中国人寿,而黄亦因此扶摇直上,历任寿险协理、平安人寿总经理等职务。
  
  如今在集团最高层的10位执行官中,有5位是来自海外专家:集团COO兼首席财务执行官张子欣(原麦肯锡顾问),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原美国林肯国民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稽核执行官吴冠新(原美国联合保健亚洲有限公司CEO),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顾敏慎(曾在上海联合利华担任要职),首席投资执行官杨文斌(原美国安泰国际(香港)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执行官)。
  
  1999年,斯蒂芬·迈尔出任平安总精算师。拥有剑桥大学数学和伦敦大学计算机两个硕士学位的斯蒂芬·迈尔,曾是美国林肯国民集团副总裁,曾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其制定的一些精算标准被英国保险监管机关认定为行业标准。1999年加盟平安后,斯蒂芬·迈尔帮助平安确定了新的产品战略,并确立了科学的利润标准,使平安的精算水准逐步与国际接轨。2001年,迈尔荣膺当年度国家“友谊奖”,并受到朱总理的接见,是金融保险业首次有外籍专家获得此项国家荣誉。
  
  张子欣,香港人。英国剑桥大学资讯科技博士,曾在剑桥大学任研究院士,之后加入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并任高级合伙人。早自 1997年起,他就代表麦肯锡作为咨询顾问进驻平安;作为麦肯锡平安咨询项目的首席顾问师,张领导了整个平安寿险、产险、证券、投资、人事、内控、电脑等七大领域的全面改革与创新。3年的改革方案设计、推动及磨合,使平安高层与张子欣彼此“英雄相惜”。2000年年初,作为平安引进的海外兵团的主要“外援”,张子欣受邀正式加入平安,并凭借出色表现,历任平安电子商务CEO、集团董事长高级顾问、首席信息执行官、副总经理、首席财务执行官,直到2003 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集团总经理。有人说,短短3年,张子欣实现三级跳,成为中国大型民族金融企业的第一位外籍总经理。
  
  在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平安集8大主业寿险、产险、养老保险、健康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证券、银行等于一身的全新金融控股架构得以呈现。与此同时,8大主业的统帅已齐聚帐下。这个全新的高管团队是清一色的海外精英,这正是平安多年海外“狩猎”的结果。
  
  2004年1月,在两岸三地寿险业颇有影响力的梁家驹加盟平安,出任平安人寿董事长。梁家驹历任美国友邦副总经理、台湾南山人寿总经理、英国保诚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等职。2003年3月的某一天,梁家驹正在从信诚保险广州公司去火车站的路上,突然接到猎头公司电话,说有公司要找人。梁最初的答复是:“不用了,我现在工作愉快,钱也不少。”随后,对方表明了他代表中国平安集团的身份,梁家驹心中开始动摇。据说,为了劝说其加盟,马明哲花了大半年时间和梁谈论“职业经理人对民族保险业的使命感”。为了让谈话诚恳而恰到好处,每次和梁家驹谈话前,马明哲都像小学生一样要事先准备几个小时。
  
  被马明哲评为“真的很伟大”的梁家驹是平安外脑中最具使命感的一个。这位早已年届58岁的梁先生,抱着为中国民族保险业做贡献的精神信念加盟平安,经常在凌晨两三点还在发工作邮件。据坊间传闻,梁家驹年轻时曾是爱国青年。他第一次去北京大会堂参加平安集团北区的业务员大会,激动得差点哭了,说“在人民大会堂对民族保险业的同仁们演讲让我感动。”来平安后,梁启动了“与梁董有约”的平安“路演”活动,每次与各地平安基层人员见面,梁总会先鞠三个标准、深情、庄重的躬,一谢大家来听他演讲,二谢大家的辛勤工作,三谢各位对中国保险事业的贡献。这些常常让基层平安人感动。
  
  2005年7月,来自于台湾保险业的首位华人产险精算师陈强出任平安财险总经理。陈强在中国台湾保险界名望颇高,是首位华人产险精算师,曾参与了大量的台湾财产险费率的制定工作。在任职美国环球保险台湾分公司总经理期间,该公司发展成为台湾全业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而为了将陈招致麾下,董事长马明哲、集团总经理张子欣、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理顾敏慎轮番前往游说。
  
  平安甚至向汇丰“挖角”以壮大其国际化团队。2004年下半年,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曾任汇丰人寿退休福利署副总经理的李挹群女士出任常务副总经理。
  
  2004年9月,年仅33岁的童恺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这位当年在牛津大学考试常拿第一的一等荣誉学生,拥有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和法国欧洲商学院(INSEAD)MBA学位,曾在全球著名的麦肯锡公司担任商业分析师,后出任高盛亚洲的执行董事及日本以外的亚太区保险投行业务主管,在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并购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有丰富经验。平安信托近年来扮演平安集团多元金融的运作平台,是平安证券和平安银行的控股人。平安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动员现任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的童恺加盟。
  
  童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和平安是很有缘分的。在麦肯锡和高盛工作的时候,我有一半的时间在为平安服务。我开始对金融业产生强烈兴趣就始于平安。可以说,我个人的成长与平安的发展紧密相联。对平安的了解和与平安人的熟识让我非常快就适应并融入了平安文化。”
  
  坐镇平安证券的叶黎成,拥有30多年的香港证券业从业经验。叶黎成曾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个人投资从未失手。叶曾担任香港联合交易所委员,并在今年6月当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是香港证券业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叶2002年加盟平安证券前,是唯高达证券的行政总裁。叶黎成一任职平安证券,马上停止所有的代客理财和自营。如今,因为这两项业务的风险控制不佳而导致整个证券业“腥风血雨”,而平安证券得以 “独善其身”。
  
  目前,平安已延揽陈昆德出任于7月开业的平安银行行长。他原来是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台湾辅仁大学统计系毕业,率领的“中国信托”在台湾市场,打败了花旗银行在内的诸多外资银行,他还是国内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创建人。陈昆德称,平安银行将争取全国性的人民币业务牌照,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中国内地GDP连续多年保持8%-9%的增长,金融业已逐步进入消费金融时代,平安银行力争在十年内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零售银行”。
  
  2005年上半年,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挂牌。执掌这两家公司并担任董事长的吴冠新、杨文斌都是在这两三年从海外著名金融机构跳槽加盟平安的。吴的任职经历是友邦、联合保健等;而近年来频频以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身分亮相媒体的杨文斌则是芝加哥大学的MBA,历任美国安泰日本公司首席投资执行官、日本野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作为资深投资专家,杨文斌的加盟让平安的投资在专业性上得到极大加强。
  
  众多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工作和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似乎都能与平安制度、文化以及本土人才相当“兼容”。
  
  “在制度整编的同时,整合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也是平安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顾敏慎说,“而董事长马明哲多次强调:精诚协作、开放包容就是平安文化的灵魂。在选择外脑方面,是否有较强文化适应能力、是否有培养本土人才的博大脑襟、是否有使命感都是重要的择才标准。”
  
  孙建一说:“平安挖人过来不是要装点门面,而是要让他们在制度化平台的支撑下发挥最大的价值。一方面,在这些人才到位之前,我们都会先尽全力铺设好框架,在人员、观念、资源配置等方面把路铺好,以便他们一进来就能有充分发挥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制度化的问责体系,给他们设立目标、进行考核。这样有支持、有目标、有压力,才是真正完善的制度平台。”
  
  马明哲认为,平安干部队伍的核心还是本土的。“公司的国际化标准对本土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们不可能大批量地送他们出去学习,并且课堂学习与国际市场的直接打拼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很不一样的。国际人才的引进正好给好学、上进的平安干部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国际人才的引进不仅不影响本土人才的发展和成长空间,而且对本土人才的各种技能和素养有了很大的促进。只有一大批本土干部的迅速成长、成熟才能把整个平安真正全面地带向国际水准。”

0

前一篇:A股双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