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关于今后的利润分红
最权威的说法,来自兴业银行去年通过的《2012-2014年度利润分配规划》,董事长高建平对此解读说,兴业银行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可分配利润的20%,在此基础上,还将根据利润实现和资本充足情况,稳步提高分红比例并逐渐稳定在合理水平。
2012年的分红率,大概是21%不到一点,相比2011年的分红率14.8%左右,上升了不少。但依然处于上市银行中的低位水平。我理解,可能是兴业觉得当前利润率还可以,应该多作留存,用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未来利润率下滑,ROE下降之时,会逐渐加大分红比例,直至稳定。由此,2013年的分红率,或许还不会上超过25%。今后,说不定与国有大行靠拢,稳定在35%左右。
就我个人而言,最好所有的利润全部分红,四年收回全部投资,比高利贷还爽。
2.关于股份回购注销
股价低于净资产,上市银行在股票市场上回购并注销其股份,提高每股净资产,以提振股价:听起来很美,但这只是国外常见的做法,目前在中国不可能实现。比如去年50亿买楼导致的回购风波,唐斌给出的理由是,回购股票有违银行当前发展,并不可行。将50亿元现金用来回购股票则会使公司“股东权益”项下的“股本”和“资本公积”合计减少50亿元,即减少一级资本50亿元。按当前8%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计算,将减少大约50/8%=625亿元风险资产,大致相当于兴业银行上半年新增信贷投放的84%。因此,从当前稳增长、急需信贷资金和求生存满足资本监管的最低要求两方面看,回购的主张并不可行。另外一次的访谈中也看到,兴业只有增大股本,才能和国外来往同行对等。
中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在这里,大家普遍追求总资产规模、一级资本规模、股本规模。升官发财都指着这条路。各省市区重重比拼GDP,争着上项目;各大央企们都在追求年产值总量,生怕规模小产值低的会被国资委撤并。以至于上次看到中国盐业总公司这一垄断国企,为了尽快做大、胡乱兼并盐化工企业,最终居然亏损了,让我大感惊奇。煤矿、钢铁、造船等等行业,政府部门在淘汰产能、减小行业过剩的时候,总是淘汰小规模确保大规模的。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指标、研发、环保、小股东权益,基本无视。
因此,即使兴业在业务拓展上最接近民营企业,也摆脱不了做大、大而不倒的梦想。至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还早,各位还是洗洗睡吧。
3.关于补充资本金
去年末的定向增发,引来一堆诟病。不过,看了兴业高层当时的访谈,看到现在和人保、中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是认可兴业的眼光。当然,小股东吵吵闹闹的,虽然不能妨碍董事会决定的最终通过,但多多少少还是能给高层一些压力,直面股东的质疑,促使他们谨慎从事,不至于乱来。
将来向小股东募资配股的可能性,我估计会大大降低。兴业可能更倾向于A.发金融债、次级债、专项债解决,B.发优先股,看这一块制度安排的进展了,C.去香港发H股募集资金。
4.关于利率市场化
兴业其实老早就在为市场化做准备了,据说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于兴业银行利大于弊。李仁杰的理由是:兴业银行存贷款比重为所有银行中最低,一般性存款占负债比例约为60%,贷款占资产比重约为40%,其他全部是市场利率定价。利率市场化显示出兴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策略的比较优势。兴业银行业务涉足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另类投资市场等,不会把业务仅仅局限在信贷市场。另外,对于息差是否必然收窄,他的看法是:息差和银根松紧关联度更大。2009年货币政策非常宽松,商业银行息差也最小。在宏观调控作用下,2011年三季度银行息差达到近年来最大。2012年央行在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区间,但实际执行结果显示银行息差、利差并未下降太多。
我的看法是,如果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经营困难,首先倒下的将是一些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那时候,兴业可以大举并购,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因为兴业银行并购的经验很丰富,以下是查询到的兴业银行部分并购扩张记录:
2001年4月15日,兴业银行正式收购义乌商城城市信用社,在国内首开收购金融机构之先河。
2002年3月9日,收购温州瓯北城信社,成立兴业银行温州支行。
2002年9月20日,兴业银行与台州市黄岩迅达城市信用社达成协议,成立兴业银行台州支行。
2004年12月,兴业银行将佛山市商业银行收购重设为佛山分行,成为我国首例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的
内资银行并购案,也开创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收购城市商业银行的先河。
2007年10月 收购哈尔滨市通河县兴通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兴业哈尔滨分行。
2008年6月19日,兴业银行与九江市商业银行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以不超过九江市商业银行2007年底
每股净资产1.93倍的价格入股该行20%的股权,总对价约为人民币2.90亿元,以现金形式支付。
最权威的说法,来自兴业银行去年通过的《2012-2014年度利润分配规划》,董事长高建平对此解读说,兴业银行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可分配利润的20%,在此基础上,还将根据利润实现和资本充足情况,稳步提高分红比例并逐渐稳定在合理水平。
2012年的分红率,大概是21%不到一点,相比2011年的分红率14.8%左右,上升了不少。但依然处于上市银行中的低位水平。我理解,可能是兴业觉得当前利润率还可以,应该多作留存,用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未来利润率下滑,ROE下降之时,会逐渐加大分红比例,直至稳定。由此,2013年的分红率,或许还不会上超过25%。今后,说不定与国有大行靠拢,稳定在35%左右。
就我个人而言,最好所有的利润全部分红,四年收回全部投资,比高利贷还爽。
2.关于股份回购注销
股价低于净资产,上市银行在股票市场上回购并注销其股份,提高每股净资产,以提振股价:听起来很美,但这只是国外常见的做法,目前在中国不可能实现。比如去年50亿买楼导致的回购风波,唐斌给出的理由是,回购股票有违银行当前发展,并不可行。将50亿元现金用来回购股票则会使公司“股东权益”项下的“股本”和“资本公积”合计减少50亿元,即减少一级资本50亿元。按当前8%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计算,将减少大约50/8%=625亿元风险资产,大致相当于兴业银行上半年新增信贷投放的84%。因此,从当前稳增长、急需信贷资金和求生存满足资本监管的最低要求两方面看,回购的主张并不可行。另外一次的访谈中也看到,兴业只有增大股本,才能和国外来往同行对等。
中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在这里,大家普遍追求总资产规模、一级资本规模、股本规模。升官发财都指着这条路。各省市区重重比拼GDP,争着上项目;各大央企们都在追求年产值总量,生怕规模小产值低的会被国资委撤并。以至于上次看到中国盐业总公司这一垄断国企,为了尽快做大、胡乱兼并盐化工企业,最终居然亏损了,让我大感惊奇。煤矿、钢铁、造船等等行业,政府部门在淘汰产能、减小行业过剩的时候,总是淘汰小规模确保大规模的。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指标、研发、环保、小股东权益,基本无视。
因此,即使兴业在业务拓展上最接近民营企业,也摆脱不了做大、大而不倒的梦想。至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还早,各位还是洗洗睡吧。
3.关于补充资本金
去年末的定向增发,引来一堆诟病。不过,看了兴业高层当时的访谈,看到现在和人保、中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是认可兴业的眼光。当然,小股东吵吵闹闹的,虽然不能妨碍董事会决定的最终通过,但多多少少还是能给高层一些压力,直面股东的质疑,促使他们谨慎从事,不至于乱来。
将来向小股东募资配股的可能性,我估计会大大降低。兴业可能更倾向于A.发金融债、次级债、专项债解决,B.发优先股,看这一块制度安排的进展了,C.去香港发H股募集资金。
4.关于利率市场化
兴业其实老早就在为市场化做准备了,据说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于兴业银行利大于弊。李仁杰的理由是:兴业银行存贷款比重为所有银行中最低,一般性存款占负债比例约为60%,贷款占资产比重约为40%,其他全部是市场利率定价。利率市场化显示出兴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策略的比较优势。兴业银行业务涉足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另类投资市场等,不会把业务仅仅局限在信贷市场。另外,对于息差是否必然收窄,他的看法是:息差和银根松紧关联度更大。2009年货币政策非常宽松,商业银行息差也最小。在宏观调控作用下,2011年三季度银行息差达到近年来最大。2012年央行在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区间,但实际执行结果显示银行息差、利差并未下降太多。
我的看法是,如果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经营困难,首先倒下的将是一些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那时候,兴业可以大举并购,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因为兴业银行并购的经验很丰富,以下是查询到的兴业银行部分并购扩张记录:
2001年4月15日,兴业银行正式收购义乌商城城市信用社,在国内首开收购金融机构之先河。
2002年3月9日,收购温州瓯北城信社,成立兴业银行温州支行。
2002年9月20日,兴业银行与台州市黄岩迅达城市信用社达成协议,成立兴业银行台州支行。
2004年12月,兴业银行将佛山市商业银行收购重设为佛山分行,成为我国首例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的
内资银行并购案,也开创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收购城市商业银行的先河。
2007年10月 收购哈尔滨市通河县兴通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兴业哈尔滨分行。
2008年6月19日,兴业银行与九江市商业银行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以不超过九江市商业银行2007年底
每股净资产1.93倍的价格入股该行20%的股权,总对价约为人民币2.90亿元,以现金形式支付。
前一篇:牛市是万人坑/中国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