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合生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快速滚动开发VS巨量分期滚动开发的企业战略。
快速滚动开发赚足今天的钱,随即竞买明天的地,这个战略从04年至今都很成功,但是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众多学“先进””企业迅速分享了有限市场之后,地价越来越高,这种盈利方式难以简单重复,危机不可避免将到来。这是万科面临的企业越大风险越大,船大难掉头的窘境。
快速卖房 〉买地﹢增发
〉卖房〉高价买地 (公司高速发展、高市场占有率、高生产成本)
再看合生,它的策略是致力于大规模置地,典型案例(京津新城、杭州湾和惠州项目、城南新城)包含判断项目长期增值可行性、区域综合效益、价格优势等。除08年底形势严峻,还外债及土地市场抄底资金所迫之外,合生创展近年把握严控卖房节奏,明显囤房囤地。
把握节奏卖房〉大规模买地﹢国际市场融资
〉分批开发 (底成本扩展、底股本扩张)
买入足够低廉和享有各种优惠政策的土地有着其他开发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进,可实施跳跃式发展,退,打完价格战,别人没利润了,合生创展的每股利润还有几毛钱。
两种开发手段,在商言商说穿了,就是短期投机和长期投机之分。
同样聪明绝顶的企业领头人,以十年为周期看企业愿景与眼光无法跨越2-3年之企业利益得失,市场判断能力大相径庭。
万科集团两年不买地不行,一线城市买不起,竞买二、三线城市土地也得开发!转型开发商业地产?谈何容易。万科也不能学合生那样囤地造城,股民不答应,股民希望看到这家世界上值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每年扩张20%以上,他们等不及。再说万科和地方政府的公关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要不然,万科上海第一个项目怎么会建造在飞机场跑道的一端。
假设在负利率年代,合生倘若停止转型,响应政府号召,和万科一样进行快速开发,将其优质土地姑且算土储中的一半用来加速开发应该不是难事,即﹕3020万平方米﹡50%﹡平均售价15000元﹦2000亿元
每股分红10港元应该很正常,然后,手握数百亿营业回款,会同其他地产大鳄﹕万科、中海、绿地、保利、金地等在有限的时间内竞买有限的土地,要想不疯狂都难!
可朱孟依不干这桩事,他的信条简单明了﹕慢点,再慢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