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令人开眼的清代袖珍便携式罗盘日晷

标签:
转载 |
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20411/1099938/90808VbxJ0_b.jpg
倘若说"沿海型中国罗盘"是因为航海指向的需要而兴起的话,那么,徽州休宁的"万安罗盘"等"内地型中国罗盘",则是因为辨方乘气、风水堪舆和宅基、墓道的测定等需要而兴起。民谚云:"生在扬州,玩在杭州,吃在苏州,葬在徽州",这或许可作"万安罗盘诞休宁"的注脚,当时东南民间把死后葬在徽州当成人生的一大幸事。
而徽州本地人对于房屋建筑、墓穴选址等的风水更是非常讲究。清初休宁县万安人赵吉士在其著作《寄园寄所寄》就写道:"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足见徽州风水的盛行。而这种对于风水的追逐,无疑为罗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情势下,万安罗盘业应运而生。
万安罗盘业最早的名店,是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罗盘业界的方秀水罗经店。罗经是风水先生对于罗盘的敬称。随后,相继诞生的名店有胡茹易、胡平秩和吴鲁衡等。而真正让万安罗盘风靡全国、扬名天下的,则是曾在"方秀水罗经店"里学艺的小学徒吴鲁衡。创办于清雍正年间的吴鲁衡罗经店坚持时间最长,并将"吴鲁衡"做成了中国罗盘业的知名品牌。其所制作的罗盘、日晷等产品,既秉承古法,又有所创新,以质量上乘、精密度高而畅销各地,远的甚至已销售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万安罗盘制作业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近年,又有"胡茹易"、"方秀水"和"万安古镇老罗盘店"店铺等相继开业。
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20411/1099938/9080tiifD2_b.jpg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而图中的袖珍日晷则是古人出门在外随身携带之用,白天若要知时辰、定方向,只要拿出这个小小的罗盘日晷对着太阳就可以了。在没有钟表的时代,这么一个小东西恐怕也算是奢侈品了。
http://s11/mw690/5de7f67dgcced091dce9a&690
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20411/1099938/908034yJN3_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