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水——查儿村——口儿村——杏园村——南车营寻古

英水——查儿村——口儿村——杏园村——南车营寻古
燕山山人
2022年10月6日,山人独行英水——查儿村——口儿村——杏园村——南车营——黄土坡,古村寻古,徜徉于秋色古道之中,享受独行的乐趣,感受古村的巨大变化,惊叹于先民的智慧与坚韧。
这条古道山人很早就从好友独孤走那里知晓,但一直痴迷探路而忽视寻访古道,最近几年山人和朋友一起,逐步研究房山的抗日战争历史,撰写有关大石河防御战的文史文章,渐渐地触及到房山古道和房山高线,逐渐喜欢这些文史资料,更钟情于实地走访。总行程16公里,爬升686米,用时5小时。其中还包括在凤凰山登山步道游览,登上最高的亭子,内部有楼梯,可以登上第二层,纵览周围景色。
古道简单的理解就是使用年代较为久远的道路。平原地区的古道不易保存,近些年来的“搬迁运动”使山里居住人口急减、村庄消失,知晓古道的人已寥寥无几。
在我们的身边京西南山区也有不少古道遗存,只是了解的人较少、宣传力度低鲜为人知罢了。古道的存在与发展无不与地理环境和当时生产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京西南地区也产煤、出石灰、有石材,运输业便发展起来,交通道路也随即产生。
我们房山区的河北镇西南部地区过去曾有口儿、窖儿、榻儿、茬儿四村。现今,榻儿与窖儿合在一起成了他窖村,茬儿在岭西划归了佛子庄乡。房山南窖三安子(指东、西、北安村,现今只存北安村)的煤很有名,要驮运出山需经过茬儿村,茬儿村以东尚存一段古道,蹄窝密布。(以上是独孤大师的文字)
国庆小长假,下了三天雨,山人一直等待天晴,渴望到长天大地去释放。10月6日,7点10分,在羊耳峪坐上去往大安山的公交,前往银狐洞路口。大安山,山人和旅长去过几次,路都比较好走,只是到了门头沟辗转到前门西,乘坐901路回燕山,到家都晚上9点多了。大致路线有大安山到千军台,大安山到东胡林,大安山到西胡林,大安山到双龙峡,大安山到马兰,大安山到达摩庄,大安山到圣莲山。
自从房山关停煤矿之后,生态逐步恢复,山也绿了,水也碧了,天也蓝了,空气也清新了。但随之而来的村村通工程和村子搬迁工程,破坏了原有的村貌,毁掉了古道,寻古自然也增加了难度。
房山古道和房山高线紧密相连,又和房山抗战密不可分。日军占据古道和高线由东向西进攻。抗日军民则利用古道和高线节节抵抗,并不断地破坏日军的运输线,剪电线,炸桥梁,毁高架,瘫痪日军,袭扰侵略者。
据采访老人,上杏园暴发过规模不小的战斗,可是房山县志甚至日军战报都没查到相关的资料。
车到银狐洞路口,下车左行英水沟,现在已经在沟的东侧修建了宽敞的柏油路,以前都是沿着河谷的鹅卵石小道出行。山人到了银狐洞公园门口先到银狐洞东侧的凤凰山转转,喜欢休闲游的朋友可以先钻洞后登山。从凤凰山小亭子向上攀登就汇入山腰的简易公路,顺着公路右行,就到了北台,本来想去北台燕职基地,结果被拦。燕职基地已经被拆除,据说是违建,我想穿过燕职基地废墟,进而走古道,攀爬到山顶小村——查儿村。猜测古道应该在山腰的攀登小路上。
无奈只好顺着公路下降到中英水村,这条路到了村口也被叫停,一人高的铁架子,上面还有铁丝网,等半天无人应答,只好回撤十几米,从稍微矮一点的路基,抱着树下去,有三米高,导致裤子也爆了缝,还好,以前喜欢爬树,基本功还在。
过去这里的小村很富裕,因为村村有煤矿,家家有窑口,黑煤使这里的村民脸上荣光,很早就有了村级的欢乐场所,村民俱乐部,而且是二层小楼,同期别的地区的村民还很贫困,住着简陋的小石屋。
再往上走,是更加富足的上英水村,上英水村处在英水沟的最南部顶端,清代成村,由于山谷有泉涌出,开始称涌水村,后演变成英水。沿泉水沟自然形成三个自然村,根据地理位置,称为上英水、中英水、下英水,最后水流大石河。
英水村有两座寺庙,分别为真武庙和九圣庙。真武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真武庙建制等级较高,前后两进院落,共有三十八间殿、楼、堂舍,其中前院娘娘殿一座三间,后院真武殿一座三间,钟楼、鼓楼两座共四间,藏经楼、德月楼两座共四间,配殿四座共十二间,山门一座,垂花门一座,其它房舍共十间。真武庙地势险要,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物价值较高,所以也极具旅游价值。它位于高处,在它之下的是九神庙,九神庙有九神大殿一座三间,窑神殿一座三间,配殿二座六间,出门一间,共十三间,九神庙只有前殿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先经过九神庙,然后到岔路口右行百余米才到真武庙。从真武庙返回,到山谷间,有登山步道,保留了一些古道风貌,从这里沿沟直行可以到连泉顶。顺着公路往东行走,能到查儿村。可以在公路上拍摄查儿村屹立山头的雄姿。
我选择岔路走向古村,刚才没走古道,这次多拍些古民居。小村雄视周围,俯瞰英水沟,大部分民居已经破落不堪,有的已经不堪重负,轰然塌圮。据说有许多村民搬迁到平原地区,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些老年人。我疑惑,这么高的山顶水源何在呀?因为刚才在英水沟里,看到了英水泉眼早已干涸,采访村民得知,主要原因是挖矿挖断了水脉。
在村里踅摸半天也未能如愿,看来这里的水源也和英水沟源头一样,一去不返了。查儿村的古道肯定不会在村级公路上,会不会是公路转弯向南的垭口,那里看似有小路下山。
随后,沿着公路盘旋上升,看到有假日里自驾游的朋友把车停在稍微宽敞的地方,因为前面有栏杆,不许车辆通过,他们也随我徒步向山上走去。公路左侧是梯田,右侧是林场。我看到有村民在梯田上为树苗浇水,就询问水源,得知是泵上来的。
继续向前,就是山垭口,向南通往连泉寺,可是我知道,公路一直没通到寺庙呀,向下(东)通往口儿村。在向下的公路上看到一座九圣庙,庙东侧隔沟是一个巨大的露营基地,门票50元,因此,我就打消进去看看的念头。
顺着公路就到了山下,然后从口儿村向东越过花儿岭垭口,就到了南车营,顺路而下,过黄土坡村就到了位于大石河南岸的石花洞路口,从那里乘车返回。
英水山沟,依次穿起三个山村,上英水、中英水、下英水,银狐洞在下英水。银狐洞的发现开发促进了英水山谷的经济发展,高标准柏油路一直通到上英水的真武庙
过去的山民出山一直沿着河谷下行,形成鹅卵石古道
下英水银狐洞景区内的凤凰山步道。我没有用年卡进银狐洞,而是穿过登山步道前往查儿村古道。
休闲健身的可以到这里,景色也很不错
凤凰山和对面的天子山扼英水河谷,控制由口儿村、查儿村进入英水的古道
真的很不错,登高远眺,可以看到英水河顺流而下,注入大石河,两岸景色绮丽,沿河谷修建的柏油路丝带一样飘舞的群峰之间。
山峰险峻,巍然耸立
能上到二层观景
满目葱翠,一会儿要顺着左侧盘山道前行到北台民俗村,然后下降再攀升,欣赏查儿古道和原汁的查儿村,都是清代成村的
从观光亭俯瞰下面的山村及对面天子山的盘道
小亭子南面的山峰没有开发,能不能登顶呢?
到了北台村,但是原来的北台燕职基地已经作为违建被彻底拆除,要从那里下沟,然后爬坡去查儿村,但此路禁行,只好选择右下中英水,然后走村级公路前去拜访
古泉涌水
古居破败
微型煤矿博物馆,没有进去参观,外面就是运煤机车和装卸的铲车
这里的英水源,让人心酸,挖煤,人富了,环境差了,水没了
九神庙
去真武庙看看
从这里能去连泉顶
古桥
古道
回望古庙
查儿古村(采访得知,查儿又叫茬楼,和口儿村附近的潘楼都是地处高地,所以叫楼),建筑在一面山坡上
饱经沧桑,不堪重负,无奈散架
南大山,不知能否上去
通往连泉顶的公路,估计只是到半路
露营基地,不让走,咱就绕行
九圣庙
查儿村下山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