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寨环越

北大寨环越
燕山山人
北大寨位于京郊房山区大石河拐弯处的西北,辛开口村西面,海拔500米,它与南大寨(雾岚山)隔河对峙,像两个威武的战士矗立在大石河两端,控制着平原向山区的交通咽喉。南大寨是大房山山脉云蒙山的一座山峰(主峰凤凰山由近些年发现的历史文物——鬼子石刻),北大寨是百花山大安山山脉的一座山峰。两座山峰地处山区向大石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冷暖交锋,波诡云谲,所以南大寨也称雾岚山。群峰苍翠,碧水如带,大石河是房山区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房山文明。
这两座山也是英雄的山,在阻挡日寇入侵的大石河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日军在大石河东岸架炮轰击大石河西岸的国军阵地,国军依靠有利地势,南北大寨和平顶山(应该在南北大寨之间的一段平缓的山峰,待考),顽强抵抗,最终在日寇狂轰滥炸中败下阵来,只好向琉璃河、涿州一带撤离。日军继续向西推进,发生了著名的羊耳峪阻击战,给敌人以一定的杀伤。日军攻上凤凰山后,勒石庆功。这些都有史料和文物作证。
通过实地走访,山人弄清了隶属。南大寨属南关村,平顶山属口头村,北大寨属于辛开口村。而网上的一些文章把隶属关系显然搞错了。
2021年,山人独行,走了东风——南观村东山——口头村——辛开口——北大寨环越,历时7个多小时,总行程25公里,爬升800多米。
山人早晨从家出门,向东北行,到了东岭废弃的火车道(燕化厂原来的专用线),顺着题路线穿隧道到了南观村,这次没有走尚在运行的铁路线钻隧洞道口头村,而是翻越南观东山到口头村,站在东山顶,可以俯瞰口头崇圣寺通往七斗泉和药王洞的盘道,仿佛神仙舞动的一条洁白的丝绢挂在半山之中。这条路是口头村的一个党员自费修建的,用了21年的时间,凿出的“洪福”路,真是当代愚公。在东山之上还可以寻访平顶山的古迹,应该是正对着口头村的平缓的山峰,因为要去北大寨,所以暂且置后。站在东山之山,大石河平原一望无际,远处的明镜闪耀,那是青龙湖,近处玉带飘舞,这是大石河缓缓流淌。大石河发源于霞云岭堂上村北部的大黑林,从西向东奔腾,过了辛开口村转头向南欢唱,过琉璃河大桥直到涿州。以前的大石河河面宽阔,山人偶尔看到网上一张清末的照片,一艘木船载着一架骡子车行驶在大石河上,遗憾的是未能及时保存。大石河曾经是我军抵抗日寇侵略的有力屏障。日军在口头——八十亩地——羊头岗一线隔河与守军对峙,后来调集炮兵猛轰守军河西阵地,造成巨大杀伤,才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是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东洋鬼子葬身大石河。他们是汉奸带领下从口头沿着漫水河桥渡过大石河向西进攻的。
从东山上下来,在半山腰还看见了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战备洞,很豪华,有两扇石门,洞壁水泥褪光。
下山进口头村,沿街都是近些年修建的新房,还有二层甚至三层小楼,空调机悬挂在街道一侧,老石屋荡然无存,更别说门前街口几人合抱的老柳树了。他们可是记载着口头村的来历和美好的故事。因为山人几十年前曾经到过口头村,儿时的记忆很深很美好。
穿过口头村,是笔直的青龙湖森林公园的水泥路,公园也是近些年在大石河河滩上修建的,以前我们可是晃着漫水桥(伸直双臂侧身学飞机状),踩着鹅卵石,蹦蹦跳跳进村的,那时的河滩除了石头外什么也没有,今天已经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了。
继续向北,沿着大石河谷溯源而上,过了大石河桥,就到了辛开口村。
北大寨的路相当好走,源于当地村民的整修。他们没有大修土木,只是稍加修葺,刨刨土窝,砍砍荆条,修修山道,平平台地,拴拴标志,刻刻路牌,写写古迹,让野山更安全。500米爬升,环越六公里,山人用了3个多小时。古井、古战场、战备洞、仙人棋局都转了,然后顺原路回家。
这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土路下去就是口头村,穿村北上就到了大石河河谷,穿过大桥就是辛开口村,北大寨就在辛开口村西北
口头村

路旁的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