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访河森堡[转载]

(2024-07-28 17:41:37)

l  本期采访嘉宾:

河森堡,本名袁硕,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因在知乎开辟专栏我在国博讲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后曾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个人专栏,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深受读者欢迎。2017年被中国科学协会和人民日报社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同年被微博官方评为十大影响力科学大V,著有科普文章《天启四骑士》《血战埃博拉》等。

首先,非常感谢河森堡老师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访谈!知识科普是一条并不好走的道路,作为广受关注的科普大V,是什么引导您走上这条道路的呢?

河森堡: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的故事性,但是却很现实。其实最开始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能通过运营自媒体多一份收入,因为之前讲解员的工资实在太低了。

的确。很多就职于研究所和专业机构的人,知识渊博、手艺精湛,却拿着远低于自己能力和贡献的薪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提供了一条途径,只要有能力,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回报。

您善于用丰富广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脑洞为读者烹饪精神盛宴。长期生产优质内容并不容易,您平时是怎样寻找创作灵感的呢?

河森堡:在我看来,灵感就是知识加情绪,我把这两样东西准备好,然后就安静地等它自己来。具体来说是这样的:首先,看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纪录片、讲座和论文,然后找一些情绪性的内容,比如电影、小说、音乐什么的,等知识和情绪都准备好了,就到商场或者公园里去散步,让大脑放空,这样就更有可能捕获灵感。

提到知识,您涉足的内容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广博的知识面令人钦佩。在您看来,这两种领域的知识会有明显的区别吗?在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资料时,您是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习惯呢?

河森堡:我认为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它们之间不仅没有人们想象的那种矛盾,反而还彼此印证和成就。我没有按照知识类型去做阅读选择,我觉得知识就是知识。

河森堡:我是个忠于文字的人,文字在传递信息时调用的是人脑中的抽象能力,而这种抽象能力在数学和推理等过程中也同样用得到。因此文字给人带来的是心智上的锻炼而不是消耗,对于那些严肃而复杂的内容来说,文字依然是最好的载体。

在上一年里,您当选了“2020年微博十大影响力科普大V”,在此全历史表示衷心的祝贺。新的一年里,您有什么新的目标或规划吗?

河森堡:我很少做规划,我喜欢随机应变,在合适的时机迈出合适的一步是摔跤时立于不败的原则,我觉得生活其实也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文今拾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