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史,有张咏与寇准交往一段'佳话',但省略了一些关键字眼,少了许多"言外之意",故在[
]中标出
.......同张咏相比,寇准可谓是少年得志的。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14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15岁时就能精习《春秋》,19岁高中进士。其后,被授官大理评事,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
寇准在宋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名。有一次,寇准上殿奏事,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准却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太宗此语,在于以唐太宗自诩,也预示了寇准日后命运坎坷.因为唐太宗也曾忿忿地说过,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此处落下四字"暗于大理",其实这四个字才是重点."大理"系君臣大理.君主忍耐一时,但后患却是无穷,必为政敌所趁.]
[评价]宋朝张咏:“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寇准真宰相也。”“人千言而尽,准一言而尽。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学尔。”
宋朝吕蒙正:“准轻脱好取声誉”
宋朝王安石:“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宋朝司马光:“近世寇莱公(寇准封莱国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
所有少年得志,颇得上宠者当以莱公为戒,否则,必祸及子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