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花老怪为红颜
万花老怪为红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12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本子

(2023-12-05 13:01:52)

不久之后我对一位在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寻访时发现,那段“多余的话”背后反倒是隐藏着闪亮耀眼的精华之笔!

我听他说起了1948年秋冬之际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辽沈战役。

战役开始之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每天深夜都要进行例行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上来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枝、物资多少……司令员林彪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尚能使用的汽车要分出大小和类别。经过一天的工作,人们非常疲劳,作战室那一屋子的人里恐怕只有定下这个规矩的林彪本人和那个读电报的参谋在用心留意。

19481014,东北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了三十小时就攻克了敌人原以为可以长期坚守的锦州并全歼守敌十余万之后,出人意料地没有按毛泽东设想的方案顺势打掉南边便于歼灭之敌,而是不顾疲劳,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援的蓄势多时的敌精锐廖耀湘集团二十余万在辽西相遇,一时间形成了混战。战局瞬息万变,谁胜谁负实在难料,在大战紧急之中林彪无论多忙,仍然坚持每晚必作的“功课”。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读着一份并不起眼的某师上报的其下属部队的战斗缴获报告,那是他们偶然碰上的一个不大的遭遇战,歼敌部分,余部逃走,它与之前所读的其他报告看来并无明显异样。值班参谋就这么读着读着,林彪突然叫了一声“停!”他的眼中闪出了光芒,问:“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带着睡意的脸上现出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几乎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儿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他战斗略高?为什么那儿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他的战场略高?为什么那儿俘获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一般歼敌的略高?”人们还没来得及思索,等不及的林彪大步走向铺满军用地图的墙壁,用长杆的尖头指在地图的那个点上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就在这儿!”随后,林彪口授命令,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那股敌人把它打掉,各部队要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把失去指挥中枢后会变得混乱的几十万敌军切成小块,逐一歼灭。东北野战军统帅的命令随着无线电波发向了我参战的各纵队各部队……

而此时的廖耀湘,正庆幸自己从偶然意外的遭遇战中安全脱身并和自己的另一支部队汇合。他来不及休息就急于指令各部队尽快集结,欲回师沈阳大本营或经营口港从海上突围撤回关内。可是好景不长,追击而来的解放军把他的指挥部围住。廖耀湘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脱下了将军服饰,穿上了伙夫衣服,由亲信保护,在乱中择机逃走。但是他们钻来钻去几天都无法脱逃,因为满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战士,不断有人喊着“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把对方指挥官“细节”特征琢磨多时而编成的一句“顺口溜”居然有无比巨大的威力!穿着满身油渍伙夫服装的廖耀湘只好从俘虏群中站出来,无奈地说,“我是廖耀湘”,沮丧地举手投降。

廖耀湘对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那么快就被发现、打掉,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当他得知林彪如何做出判断后,这位出身黄埔军校、曾留学法国著名军校的国军“五大主力”之首部队的高傲长官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辽沈战役胜利的重要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毋容置疑,四十七万多国民党精锐军队弹指间灰飞烟灭,辽阔富饶的东北大平原和各工业基地尽收手中,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武器装备上第一次超过了自己的对手。有了关外这一大块完整富庶的战略后方根据地,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数以百万计、凭缴获配以先进美械装备的战略总预备队,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全国政权指日可待。

但是人们可曾想过,取得这场战役巨大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居然出于胜方前线统帅对战斗缴获的留心,来源于他“从红军带兵时起,身上有个小本子,上面记载着每次战斗的缴获、歼敌数量”的优良军事素养。

到了这里,难道你还推崇“宜粗不宜细”吗,还能说“细节”和那些看起来仅是历史的“碎片”不重要吗?有时它能解析和折射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甚至改变一场大战役乃至一场重大战争的胜负!

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军事历史如此,研究经过亿万人民奋斗牺牲饱尝艰辛换来的中国当代史,何尝不应当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