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东的演讲。
(2023-12-02 12:48:03)“总理的晚年,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非常贴切,那就是——忍辱负重,一个大国总理在精神上付出的代价,在政治上所冒的风险,非亲眼所见,你根本想象不到。”纪东说。
纪东说,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一个人会面临几种选择:第一,惟命是从,推波助澜;第二,公开抗争,阻止成命;第三,随波逐流、阿附权势;第四,消极怠工;第五,退避三舍,治病养身,安度晚年。但总理选择的是舍生忘死,把整个民族带出浩劫。正是骨子里那种与民同忧乐,相忍为国的精神,使总理在重重压力面前忍辱负重。总理曾给有去意的耿飙说过这句话,“人家要打倒你,不管怎样打,你自己不要倒;人家要赶你,不管怎么赶,你自己不要走;人家要整你,不管他怎么整,你自己不要死。”这段话,其实也是总理自身当时状态的写照。
总理是带着两提包文件住进医院的。”纪东说。他还透露了一组数字,说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总理的风范。 纪东表示,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这587天里,总理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就是这样,而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每报一次数字,听众席上都一片惊呼,大家无法想象,一位身染沉疴的老人,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里,竟是如此地在病榻上“折磨”自己!从中可以看到,总理是怎样地在“住院”。在这边接见外宾,隔壁房间已做好了抢救的准备。最后,这位伟人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到了江河大地,就像总理在奋斗中得到永生,在烈火中得到涅槃。他像蜡烛一样把自己慢慢烧干。
“在总理身边工作8年,他老人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出生入死的奋斗精神,荣辱不计的高尚品德,虔诚的人格魅力,严以律己的组织纪律,都在永远地激励着我们、感召着我们。周恩来,已经永远矗立于中国大地的国土之上,他的精神已经融化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