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侠与仗义
(2023-11-15 22:49:58)
[引子]
后世的“侠义”,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墨子的“行侠”,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略)
1. 当秦楚正要交战的时刻,孟子从齐国到宋国去,在石丘遇到宋牼。《告子下》记,宋牼听到秦楚要打仗,准备去说秦、楚罢兵。孟子问宋牼用什么宗旨去说秦、楚。宋牼说:“我将言其不利也。”孟子反对言“利”,主张讲“仁义”。他说:“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君臣、父子、兄弟终(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他说:“先王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2. 孟子再游宋时,宋君偃早已自立为王。《滕文公》下记载,孟子的弟子万章问:“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说,汤、武行王政,他们的征伐,是从水火中拯救百姓,诛杀残暴的君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而无敌于天下”。“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和墨子相比,孟子实在是个只说空话,不干实事的大师,(也许他根本就不会).比孔子志向大,语言能力也强,就是没干成过一件事.所以,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翻译一下,就是他是靠吃学生弟子才能登上"亚圣"宝座的.
[看看孔子,子路力战而死,子贡长袖善舞,颜回一心治学,曾参主编论语,各有所长,而孟子的弟子,有 谁 做成了一件惊心动魄或发人深省的.....事吗? 特此求教]
后世的“侠义”,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墨子的“行侠”,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略)
本人考察一下孟子,发现他的确只是仗义执言,爱讲大道理,特别喜欢占领道德高地.一副帝师(教师爷)的口吻.有孟子两次赴宋为证:
1. 当秦楚正要交战的时刻,孟子从齐国到宋国去,在石丘遇到宋牼。《告子下》记,宋牼听到秦楚要打仗,准备去说秦、楚罢兵。孟子问宋牼用什么宗旨去说秦、楚。宋牼说:“我将言其不利也。”孟子反对言“利”,主张讲“仁义”。他说:“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君臣、父子、兄弟终(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他说:“先王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2. 孟子再游宋时,宋君偃早已自立为王。《滕文公》下记载,孟子的弟子万章问:“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说,汤、武行王政,他们的征伐,是从水火中拯救百姓,诛杀残暴的君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而无敌于天下”。“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和墨子相比,孟子实在是个只说空话,不干实事的大师,(也许他根本就不会).比孔子志向大,语言能力也强,就是没干成过一件事.所以,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翻译一下,就是他是靠吃学生弟子才能登上"亚圣"宝座的.
[看看孔子,子路力战而死,子贡长袖善舞,颜回一心治学,曾参主编论语,各有所长,而孟子的弟子,有 谁 做成了一件惊心动魄或发人深省的.....事吗? 特此求教]
前一篇:欧阳修为何要陷害狄青?
后一篇:言过其实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