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几十年再不演讲
(2023-11-02 15:20:39)
追求——“不抛弃,不放弃”,那么,在纯净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里,为了不至于因急功近利而迷失自我,伤害他人,我还要再送给同学们六个字,那就是——“不计较,不比较”。只有将这两个追求的境界相结合,人生才可能臻于完美。“成人”意味着什么?我想用四个“关键词”来描述。
第一个,就是“独立”。也就是用独立的意识,对生活路径进行理性选择,并敢于承担与此相伴生的责任,包括风险。如果今天这个“成人礼”就是每个人的生日,那么,从这一刻起,至少在法律意义上,你们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了。
唯独这次“高考填报志愿”,无论父母的意识多么强大,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来决定。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无论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曾如何管束你,训导你,你必须要在迈入成年之后,在一场关于选择的争执中“打败”长期控制着你的父母,而明智的父母,此刻也必须甘于示弱,让孩子作一次自己的主。这也是“自我人格意识”确立的关键。独立,意味着思想的自由,它是一切科学精神的滥觞。苏格拉底说:“不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保持独立思考的标志,就是你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对于权威,你可以尊敬,但不可以盲从,你要对一切事物,保持着警惕和质疑的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大学精神”,是要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这也许会让你与世俗有些疏离感,但正是这种疏离,才创造出人类在科学领域和精神追求层面的“三无境界”——无巅峰、无国界、无权威!
第二,参与。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努力投身于各种公益行动。
遗憾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人认为,这些“关我屁事”!或者,“关你屁事”!结果,我们就是在对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一点一点的冷漠和糟蹋中,集体丧失了对公共事物的知情、参与、管理、监督的权利和能力,要知道,这个社会的道德——诚信,恰是由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的相互纠错能力而获得的!公民的权利,要靠法定的力量和自我的行动来保护,若“公共意识”都丢掉了,何谈“公民社会”?社会共识岂可达成?公德何以建立?对公权力的授权—制约何以实现?若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主导下,必然令造假横行、欺诈猖獗,一个“互害型社会”最终诞生了,这,难道是你愿意看到的吗?
第三,知生死。
我每次参加追悼会,活着的人几乎都会对我说这样的话:“老骆啊,咱们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啊,机器坏了,可以修,身体完了,可就全完了!不过早晚咱们都是要走的,金山、银山什么也留不下来,还是趁活着的时候,彼此多一点关怀,给家人多一点关爱吧!”可是,一旦离开殡仪馆,回到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大家便再度“兽性大发、原形毕露”,锱铢必较,勾心斗角,利令智昏……全然忘记了自己刚才所说的一切。
这年头,流行“重口味”,所谓的“重口味”,我的理解就是需要强烈的刺激,否则,便会感到人生乏味。这是一种典型的颓废主义倾向。其实,我自己主持《百里挑一》这个相亲交友节目时,也多次说过,在爱情问题上,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再美丽的外表,也会褪尽铅华、步入衰朽;而男女相亲交友,目前看似太多的选择机会,其实,只是增加你的选择成本,并不能藉此提高你的幸福感——选择过多,恰恰降低了你的“满意指数”!我们活着,如果能淡然一些,可能才会离真相更近,让心灵更静。
喝茶,在日本被发展为茶道,在中国则只有茶艺。艺在于炫技,而道在于止观。……最后,茶道师见我实在是“朽木不可雕”,就无奈地说了一句话:“把喝茶的过程放慢、抻长,就为了提醒自己,在我品茶的同一时刻,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经历巨大的病痛、饥荒和战乱的折磨,但我还算安宁!人啊,敬畏自然,爱惜此刻吧!”——我顿时开悟。
人们愿意用“阅历”来形容人生质量,阅历,其实就是旅行的记录。大凡历经过长途旅行的人,总会变得谦虚祥和,就因为他知道眼界之局促、世界之广袤、人生之多艰,关键是,他了解自己是如此渺小,不过是沧海一粟,故才能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他人!
最后,我要跟你们说的一个字,就是爱!
我的母亲因为脑溢血,已经在病榻上无意识地躺了半年,每次去医院看她,我都会追悔莫及——在她健康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刻的到来,总是借口“工作太忙”而对老人缺少抚慰,甚至,还动不动跟她吵架。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在家里,也会经常跟父母拌嘴,你们长大了,见识比父母多了,你们对他们的羞辱,可能已经令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当然,子女之所以敢粗暴地对待父母,是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对子女而言,永远是最安全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因为子女对自己伤害而减少对子女的爱!但是,我们——我们这些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你对父母,可有“对等”的爱吗?你及时将这种爱表达了吗?现在我想对我的母亲表达,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最后,我要跟你们说的一个字,就是爱!
我的母亲因为脑溢血,已经在病榻上无意识地躺了半年,每次去医院看她,我都会追悔莫及——在她健康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刻的到来,总是借口“工作太忙”而对老人缺少抚慰,甚至,还动不动跟她吵架。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在家里,也会经常跟父母拌嘴,你们长大了,见识比父母多了,你们对他们的羞辱,可能已经令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当然,子女之所以敢粗暴地对待父母,是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对子女而言,永远是最安全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因为子女对自己伤害而减少对子女的爱!但是,我们——我们这些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你对父母,可有“对等”的爱吗?你及时将这种爱表达了吗?现在我想对我的母亲表达,但已经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