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何而来?

(2023-07-11 18:46:26)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最后梁启超下了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了“中华民族”这一科学的现代观念的定义。

这时,章太炎也不再反对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观点了。不过,他认为“排满”应该以汉人为主力、由汉人领导政权,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但他比1903年主张的民族复仇主义已有很大转变。接着,杨度在1907年发表《金铁主义说》一文,把“中国”解释为地域观念,把“中华”阐释为文化统一,把“中华民族”归之为文化族名。共同生活在中国地域的各民族经过大融合,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
因为在当初,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革命派将“反满”、“反清革命”作为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旗帜,而梁启超指出并批评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隐含着大汉族主义的偏颇。杨度更是在当面辩论时,指摘孙,章的"民族"概念是"种族(即血缘为主)",而不是民族的本义(文化认同并共同生活).
此后,在1905年到1907年《新民丛报》与《民报》的论战过程中,孙中山等革命派也逐步认识到过分强调“反满、排满”的负面影响,不久孙中山多次宣称“反满并非反对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一些革命党人也纷纷撰文批评大汉族主义,界定了“革命排满”并非要打倒所有满族,“实满族中爱新觉罗之一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