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领风骚的“金陵八家”
中国绘画,上溯史前,绵延至今,自成精要于本土,雄傲丹青于世界。而在清初以龚贤等遗民画家为代表的独领风骚、开一代风气之先的“金陵八家”,更是与当时盛行的仿古派的宫廷画派形成鲜明的双峰对峙的局面。
明末清初,社会政治动荡,不久清室代明,中国进入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然而一批文人士夫抱憾于明朝灭亡的现实,或隐居不仕或怀有强烈的反抗情绪,在政治上表现为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在艺术上则有别于“四王、吴、恽”的正统派画风,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其中相当一部分画家聚集在明王朝的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形成一股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艺术潮流,人们将以龚贤为首的八位有着某些共性的画家合称为“金陵八家”。
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金陵八家”之称的是周亮工,他在其《读画录》中将陈卓、吴宏、樊圻、邹喆、高岑、武丹、蔡霖沧、李又李合称为“金陵八家”,但这种说法并未被人采纳。到了雍正年间,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又称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此一合称遂被继承和沿用下来。而这八位画家既没有结社也称不上画派,实为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独立艺术家。
“金陵八家”的艺术特色
纵目千秋,华夏水墨藏神纳气;通观四海,金陵八家卓然独立。
“金陵八家”的人物、山水、花鸟杂画,不论白描写意或工笔彩绘,都无不应物象形,勃然流韵,气韵天成。
“金陵八家”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且能人人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有着不同程度的创造。他们的画法主要是继承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卖画为生。他们又常常聚一在起,以诗文书画相与酬唱。
“金陵八家”的艺术成就对后人有很大影响,许多现代绘画大师就是继承和弘扬了“金陵八家”的画法,使水墨画得以长足的发展。近现代的美术史家们提到的“金陵八家”,一般总会从他们的艺术传承、风格走向方面去诠释、解析。而本人认为,“金陵八家”每一个人怀有的那一种内在的心灵渊源,都是一种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所赋予其山水笔墨以崇高境界。他们作为前朝遗民,不愿顺从异族统治,退隐山林书屋,独善其身,追求一种超然世外的高蹈精神。唯有读懂了这种精神境界,才能真正深入理解“金陵八家”个人之笔墨图式和山水画意所包蕴中的美学价值。
墨韵无穷的龚贤:(1619-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号柴丈人,半亩,江苏昆山人。他早年遭遇明末战乱,在外漂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他曾自绘肖像,作扫叶僧,因名寓所为“扫叶楼”。性孤癖,诗文不苟作,惟恐落人蹊径。他富有民族气节,一腔坚贞寄情于书画。其山水师法董源、二米、吴镇、沈周,但并不一味摹古,而是注重写生,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山水大多取材南京一带风光,其丘壑布置追求奇而安的境界,真实而又不一般化。龚贤作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影响了其他诸家。代表作有《松林书屋图》、《木叶丹黄图》、《千岩万壑图》、《溪山无尽图》《江村图》等。
穆然恬静的樊圻:(1616-1694),字会公,江宁人。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代表作有《春山策杖图》、《柳村渔乐图》等。
风格多样的高岑:(1621-1691),字蔚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绘画初学七处和尚,后乃以己意行之。山水有粗、细两种面貌,粗笔近沈周。代表作有《青绿山水图》、《松窗飞瀑图》等。
工稳高古的邹喆:字方鲁,善山水、花卉,画史记载其画“简淡超逸”,“笔意高秀”,但从存世作品看,却极少轻淡简逸之笔,而以凝重苍劲取胜,代表作有《松林僧话图》。
笔墨雄阔的吴宏:字远度,号西江外史,原籍江西金溪,客居金陵。山水宗法宋元,笔墨劲逸,气势雄阔,画风粗放。代表作有《江山行旅图》卷。
绣淡清微的叶欣:字荣木,华亭人,寓金陵。山水以布局见长,用笔轻细,墨色清淡。代表作有《锺山图》卷及《山水》册等。
超然尘外的胡慥:字石公,金陵人。工山水、花鸟。山水苍茫浑厚,花鸟则较工整,有宋人意。传世作品较少,代表作有《草虫册页》、《溪山隐逸图》扇等。
用笔工细的谢荪:字缃西,溧水人。工山水、花卉。山水多吴门遗意,用笔细秀,有《青绿山水》轴传世。其花卉则受陆治影响,代表作有《荷花》册页。
“金陵八家”的重大影响
在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群里这些画家代表了当时的创作最高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式。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
金陵八家虽然并非一个画派,但他们之间亦有许多共同点。如八家作为明末遗民,隐居不仕,洁身自好,具有共同的思想情操。在艺术上又相互影响,并均重视师法自然,描写江南胜景,赋以真切感情,吸取传统广泛,功力扎实,法度严谨。风格虽各不相同,但大都善用直笔,线条细劲,皴法短密,还重视水墨的渲染,在艺术形式上亦有共同点。因此,画史将他们并称为“金陵八家”是有一定道理的。
清初“金陵八家”主要活动于明亡清兴的百余年间。这个时期开始从明末以来因战乱带来的萧条中好转过来,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人们的生活也开始逐渐地进入正常化。但是,一部分汉族地主阶级对于满清的统治依然心怀不满,渴望于恢复明王朝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不愿与朝廷合作,隐居山林之中的“遗民士人”。“金陵八家”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他们身上或者说骨子里都多多少少的带有“遗民”色彩。他们多没有在仕途上谋求生机,而只是醉心于绘画,遁迹于山林,以诗画相酬唱,以此来缅怀逝去的“故国”,来描绘秀丽的山川,来排解心中亡国后的悲伤情怀。所以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有着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现下艺术品市场空前高涨的时期,书画市场也繁荣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书画的收藏和投资中,中国书画的受关注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古代画家的作品越来越引发投资者的浓厚兴趣。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移向了几千年的辉煌灿烂文化上,相比之下古代书画的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和保值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很难有大的起伏。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经经历历史的考验,能留存至今的都是古代先人的艺术精华,可以永传百代而不朽的,且他们的艺术永恒性是不可再生的。古代书画的历经百年甚至数百年的风雨保存至今数量稀少,经典的艺术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清初金陵地区的这批画家,由于他们都隐居不仕,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的作品普遍影响较小。并且在这批画家之后他们地传派没有很好的延续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所以他们的精华作品很快就消失了,以至于大部分画家在当时都默默无闻地逝去。他们的作品传世量相对较少。金陵画派的这些画家除了名头很响的龚贤在市场出现较多、较普遍地受到藏家们的认可外,其他的各家并没有受到我们的认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受到藏家注意,对他们的作品重视程度不够。
余以为,“金陵八家”的作品,黑白相生,天水云烟隐约如幻;化繁为简,情景意态精练如歌;以形传神,山川花木自备旨趣;画尽意存,流泉飞瀑余音不绝。笔端占尽芳华,纸墨笼尽风貌。以线造型,清幽入妙授人以思;意在笔先,胸存天地馈人以美;突破时空,春夏秋冬遗人以情。寓遗民气节于松竹梅,蕴君子品性于兰菊荷,以小桥流水烘托人生之诗意,绘疾风暴雨直示世事之猛……既或丝丝缕缕,亦可绕梦牵魂。无不可入画之物,无不可省悟之理,无不可感触之态。
所以,“金陵八家”的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品市场的觉醒,“金陵八家”的作品也开始受到瞩目,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宠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