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学生如何休假?

(2013-07-08 18:04:59)
标签:

选举制

国子

明清时期

假期

文化

分类: 话文说史

古代学生如何休假?

        本文已发表于七月十八日《南京日报》


        古代学生如何休假?

       现在的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这种抱怨发生在古代,估计手掌心早被老师或家长打掉两层皮了。

     你知道古代学生是怎样放假的吗?

     这里所指古代学生是说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是隋朝以后古代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官学,是封建社会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明清时期,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明朝时期,北京和南京分别设有国子监。南京的称为南监,北京的称为北监。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从官方创立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的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往返路上的时间不算天数)。唐朝对假期有严格的制度:凡逾期不返校者将被开除,但是路途太遥远的也可以适当申请延长假期。《新唐书·选举制》上有明确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其实,国子监的学生也经常放假,有旬假、田假、授衣假等。旬假是指一个月每旬放假一天,即十天放假一天,供学生们休息;田假则是专门为农忙时期而放的假,此时出身于农家的学生都会赶回家里帮忙;授衣假起始于唐朝时期,意为九月天气变冷的时候,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准备过冬的衣服。一般而言,田假和九月的授衣假假期都比较长,时间有一个月。

    《新唐书·选举志上》说:“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诗经》里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记载。九月之所以成为授衣假,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开始霜降,天气变冷,二是因为妇女们开始闲下来了。

     田假和授衣假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吧,两者加起来的假期也有两个多月。古时的国子监因为设在京城首府,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有的路途很近,有的却很遥远。为了方便学生回家,这样的假期一般都比较长。更为人性化和可取的是,这一个月的假期是不包括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的。

     唐朝时期的旬假一般是在旬考后的一天放假,田假和授衣假基本上是在五月和九月。如果有一些学生实在因回家的路途太遥远而耽搁了过多的时间,可以申请适当延长假期。当然,唐朝对学生的假期管理制度也有严厉的一面,如果学生申请了适当延伸的假期而没有按时返校,则予以辞退处理。

    相比而言,明朝的太学生待遇十分优厚,每月不仅可以补贴六斗米,还能获得鱼肉等奖励,甚至每月还可以领取一些俸禄。虽然在物质上十分优厚,但学生要穿御定的学生服,如果想回家得皇帝批准才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的学生活动是很不自由的。

    在科举制度高压之下,古代学生的寒暑假生活相比于今天,应该单调枯燥了许多。

    现在很多家长迷信假期补课班,其实这只能有限提高孩子的智商,重要性还不如对孩子情商的培育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