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驻欧洲外交官
(2012-11-15 20:56:31)
标签:
历史长河陈安使节文化 |
分类: 话文说史 |
由于在中文史料中找不到陈安德的记载,因而其籍贯、生卒年月不详。但不少西洋文献都有记录,只是有Hien, Sin, Siu, Kin, Chin, Chen等多种写法,故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此人姓“沈”。现在学术著作亦有“陈”、“沈”两种称呼,本文则以陈安德称之。
1651年元旦,他们从澳门启程,历尽千难万险,于1652年12月(一说11月)抵达威尼斯。威尼斯总督弗朗西斯科·莫林拒绝接见南明使臣,卜弥格设法求法国大使帮忙,终于得以见面,卜弥格和陈安德将信件递交给了弗朗西斯科·莫林。随后,他们前往罗马觐见教宗。可是,教宗英诺森十世及教廷怀疑其任务是否得到南明朝廷正式授权,又加上当时耶稣会因“中国礼仪之争”而与其它修会产生激烈争执,使得出使任务遭到极大拦阻。教廷传信部为此召开了四次会议,商讨如何处理南明使臣出使一事。卜弥格和陈安德在罗马一等就是3年。
1655年,新教宗亚历山大七世终于接见了卜弥格和陈安德,并交给他们两封《教宗复明太后书》和《教宗复庞太监书》分别致王太后和庞天寿的回信。亚历山大七世虽然同情南明朝廷的艰难处境,但他提供不了实际帮助。得到教宗回信的卜弥格和陈安德立即来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觐见葡王约翰四世,约翰四世答应给予南明政府军事援助。
1656年3月,卜弥格和陈安德从里斯本启程返华。但当他们抵达暹罗(今泰国)时,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明确表示不欢迎他们借道,以避免危害其正与满清建立的友好关系,他们不得已转赴安南北部。到安南时,已是1658年,他们徘徊于中国边境而不得入。在此,他们得知了王太后和庞天寿的死讯以及永历政权被满清逐出云南,流亡缅甸的消息。1659年8月,卜弥格终因操劳过度在中越边界安息主怀,时只有陈安德陪伴在侧。陈安德将其安葬后独自一人带着几封重要的外交信函找永历皇帝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