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人》:人人都有无形瘾

(2011-02-18 17:54: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人》

无形瘾属于个人自由范畴,正因为不易被干涉,才更容易深陷其中。

 

/ 专家支持/周小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两个不由自主去“控”的事物,这并不是指兴趣爱好,毕竟爱好是有意识而为之的行为。而某种无意识的“控”,譬如每隔15分钟必须检查一次邮件、一上午都泡在网上淘便宜货、甚至反复看已经观赏过无数次的电影……当这些看似无害却无休无止的行为让你无法察觉也不能自拔时,那么你已经患上了自主行为专家朱迪恩·莱特所说的“无形瘾”。长此以往,将对你的个人情绪、财务状况及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无形瘾是个什么瘾?

晚上9点,谭嘉臣刚回复完一条来自粉丝给自己的微博评论,妻子姚岚就气势汹汹地奔进书房大喊:“你是不是要等锅里烧干,厨房失火才肯挪一下?”

姚岚洗澡前煮了两人份的枸杞银耳汤,叮嘱他15分钟后去熄火。为了回复微博上的评论,谭嘉臣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阵阵焦糊味从厨房传来,一场家庭大战就此展开。

在微博上和越来越多的人“互粉”,让谭嘉臣十分着迷,他还分门别类地关注了不同领域的人群获取信息,发表意见。

每天早晨到公司,或者下班回家,打开电脑先登陆微博,已是谭嘉臣的固定习惯。他总是习惯性不关闭网页,即便在工作中,也会不时去刷新。一旦发现微博有新动向,就丢下手上正在进行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工作效率减半甚至更低,但只要勉强能完成,谭嘉臣就不会放在心上。而在家中,因为玩微博而影响家庭生活的大小事件也层出不穷。不仅经常为此和妻子争吵,也难得有时间和妻子沟通,夫妻感情自然离融洽越来越远。

当人们不知不觉地对某件事物无法自拔进而为正常生活带来恶果时,无形瘾就已经产生,在代表精神、心灵、智慧等称谓的第二生命形态学理论中,这也被称之为“侍物依赖”,也就是依赖外界事物获得心灵愉悦。无形瘾形成,自然会回避自控及刻意忽略与此关联的负面事实,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扰乱正常生活的祸端。

 

那些看不见的瘾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无形瘾,但很遗憾,就算你是地球上自我意识最强的人,你依然会上瘾。原因在于使我们生活更便捷的东西,会让人意识不到它们可能正在占据一段本应属于夫妻相处的时光,或者正不知不觉地破坏着家庭财务的收支平衡以及个人身体健康。

“手机瘾”、“购物瘾”、“棋牌瘾”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无形瘾。即时通讯、消费、娱乐、拓展人际圈,是人们生活在当下这个多元社会的必须行为。当它们的辅助功能越多越便捷,就越会使人深度依赖。

大学生杨阳的手机网龄已有四年。自从开通手机上网功能后,她总是24小时联网,随时通过手机发表博客、进入交友社区,甚至连上课也使用百度搜索不清楚的问题,而不是听老师讲。每天晚上基本是玩手机到睡着,严重影响了视力和睡眠质量。最疯狂的时候,每个月会花掉300多块钱的流量费。

而购物瘾,除了前往实体卖场打折季的疯狂采购外,网购也正逐渐成为大部分白领群体赖以消费的渠道。它便捷到只需要绑定网银,按网购平台的提示操作,点几下就能交易成功。但从识别卖家的信用、图片的真伪、货比三家等方面考量,往往一件小单品就得花费大半天乃至更长的时间挑选,同时也会因为便宜而无形中让总消费额度增加。不论是省钱却浪费时间,还是省小钱花大钱,都是得不偿失之举。

棋牌瘾则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当呼朋唤友成为谋利的手段,势必会因目的性太强而深陷其中,彻底忘记生活重心及时间管理这回事。

 

找些新乐趣代替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康妮·福斯特曾经就是无形瘾患者,侍物依赖一度让她变成购物狂和甜食控,为此,她付出了失去一段婚姻的代价。

作为全职太太,康妮大量时间都被电视购物节目占据,并且无法自控地拨打订购电话。直到家中堆积的闲置物品越来越多、家庭财政赤字接连出现,丈夫终于忍无可忍地和她离了婚。

康妮极度自责沮丧,又迷恋上了令她快速发胖的甜食,并同样对此无法自拔。所幸在她侍物依赖最严重时,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威廉。

威廉是一名义务心理辅导员。他告诉康妮,过度迷恋某件事物,糟糕的结果显而易见,自责不如改变。人们敦促自己严格自控的能力并非与身俱来,一开始,可以找些新的乐趣,列出清单转移注意力,制定易于接受和实现的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并尽量逐条去执行。

在威廉的帮助下,康妮设计出每天逐渐减少甜食摄入量、增加合理的运动、用更清淡的食谱等改善身心状态的清单。同时也加入从未尝试过的事,比如精油泡澡,学习一门新口语等获得新的心灵感受,并不时把成果反馈给威廉。

康妮渐渐发现,这些被制定的新的生活方式,大部分都已渐成固定习惯。健康的行为令她身心都感觉非常愉悦,当然,也让她收获了一个好男人。至于无形瘾,无非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让坏习惯毫无节制,只要找到新的乐趣去替代它们,就是成功摆脱它们的开始

 

无形瘾是否真的无害?

所有的“瘾”,都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侍物。禅修讲究适可而止,意即任何事情过度,事实上都百害而无一利。

网络的发达,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面对着电脑屏幕似乎更加自在开心,不论是玩游戏、写博客、灌水还是网上购物,由于侍物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起初获得快乐和满足时,并不能保持警惕。稍一放纵,比例就会超标,而人与身俱来的惰性在此时正好助纣为虐。沉浸其中逐渐将其他途径抛诸脑后,直至陷入侍物依赖,形成各种无形瘾而无法自拔。

不知不觉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侍物,必然会挤压或侵占做其他事的时间。亲密关系破裂,事业工作停滞,有时会让人惊醒,但有时又不知退路在何方。

第二生命形态学在研究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获得快乐,往往会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语言和肢体,在与人交谈和互动中的欢乐开怀;二是侍物,在书籍、网络、电视、游戏等等事情中找到乐趣;三是虚拟,在自己心的海洋中开心徜徉。三个途径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3:1:1,只有达成这个均衡比例,快乐才会持久。

因此控制无形瘾,关键就是对时间控制。可以根据3:1:1法则来做规划,保证足量与人交流的时间并综合规划。如果在工作中花费了很多时间侍物,那么在家中就更应该和父母、伴侣、孩子增加除寒暄以外的语言交流时间。

根据此原则从睡眠时间、膳食结构、运动量、阅读量、人际交流量等方面制定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周边的世界,不论是物质还是资讯,我们贪恋的那些,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到底有多重要?这会让我们从根本上避开会引起依赖的侍物,答案就在我们心中。

 

TIPS名词解释

侍物依赖 通过外界具体存在物获得乐趣,如书籍、网络、电视、游戏等。侍物分为“目的侍物”和“过程侍物”两种,因玩微博或游戏而上网,电脑就是目的侍物;为拓展人际关系约人打牌,牌就是过程侍物,因为目的是人际关系。

第二生命形态 第二生命形态是相对于第一生命形态来说的。第一生命形态作为现实存在,是具有具体直观有机物理形态的生命形态,即人类的肉体。第二生命形态是第一生命形态具体生存形式的支持者和使用者,也可以称之为“智慧生命形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