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德讲马系列之三 中国马评人
陈广新(彼德)
博主《相马简史》序

和人类一样,马的长相和结构与内部器官的机能休戚相关,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类型。据此对马的性能和品质进行鉴定,俗称“相马”。
中国古代相马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是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相马学对邻国的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很大,相马论著甚至失传到海外。
你如果研究中国兽医古籍,便会发现,古代的相马者,充当着兽医或驭手的角色。从古籍中可以看出,凡提到的相马内容基本上都包含在“畜牧兽医”书籍中,成为其中的部分章节,除了《相马经》外,并没有专门的相马专著。
相马者既然能根据马的外形判断马匹的优劣,自然也能观察马匹的病症,从而对症施治。有趣的情况是,这些书籍的内容是深奥的古文,艰涩难懂。因此,我们聪明的相马前辈便用歌诀描述,以方便后学者熟记和掌握。
令后人尊崇的相的祖师爷有二个:一个是黄帝时代的马师皇,一个是秦朝的伯乐孙阳。后来历代的相马者的论著中都把二个人的相马经验,好像科学定义来引经论典,以增加权威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马师皇或者伯乐教导我们说……”。
也正因为如此,流传至今的相马古籍多是大同小异,几千年来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历史的步伐迈入近代和现代后,相马学便亦步亦趋的、可悲的沿袭、借鉴外国的“马匹外形学”,自身没有跨越性进步,直到当代。
中国相马的辉煌历史一直定格在冷兵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选择良马,寻找贵格良马是历代王朝的一件大事,马业的兴衰代表国力的强弱,因此中国皇帝对良马的选择十分重视。时势造英雄,中国历代相马家层出不穷,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惊天动地的变革。
古代的马匹实力都体现在战争中。古代骑士及盔甲、武器重达百公斤以上,对马匹的需求就必须为"重型乘马"。这就是说,无论马匹挽用或乘用都要求力速兼备,方能胜任。役用时既有大的挽力,又有快的速度成为当时社会上使役最受欢迎的马。
因此,我们祖先的相马术是针对重挽乘马,作为军事、耕地、拉车等役使之用,而不是现代马场上的比赛用马。由此可见,对古代相马的论述只能作为参考和鉴赏,可算是现代相马理论的补充,对现今的胜马因素意义不是很大。目的是希望你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早在一二千年前对马的研究了解达到何种程度。
转载请注明 彼德讲马系列之二 中国马评人
陈广新(彼德)http://blog.sina.com.cn/horse33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