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糟货”
(2022-08-23 12:16:08)
标签:
糟货忆旧随笔 |
记得陆文夫先生如此评价过“糟”:“比酒更醇厚,比酱更清淡,是一种阅尽沧桑的淡泊。”这是对“糟”有很透彻的理解,给予的一种很高的评价。
说起“糟”来,简直可以说是“酸甜苦辣咸”之外的第六种,因为它的滋味难以形容。其似酒非酒的糟味,有人不喜欢,有人却喜欢之极。
可惜现在不少年轻人已不知“糟”为何物?或许有很多人对“糟”不太熟悉,也不多使用。糟卤是从陈年酒糟中提取的浓郁的香汁。现在已将糟货列为传统风味菜肴。
中国人吃糟,有着悠久的历史。《红楼梦》的菜单上,有“糟鹌鹑”,调料里有“糟油”。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的“煨鹌鹑黄雀”里写道:“黄雀用苏州糟,加蜜酒煨烂,下作料与麻雀同。还记载了“糟肉”的做法“先微腌,再加糟”。可见苏州与糟货的历史源远流长。
儿时,我们在老宅里经常吃糟货。小暑来临,吃各式糟货,咸鲜爽口。尤其是父亲吃酒时,各种糟货,有荤有素。荤的有糟蛋,糟猪肝,糟鸡脚,糟鸡心,糟肚尖,糟舌头等,只要放在糟卤里浸一浸,油脂尽消,满口爽滑,胃口大开。素的有茭白,毛豆等。用颗粒饱满的新鲜毛豆,剪去两头,水里搓洗干净,旺火煮熟,等毛豆冷却,倒入糟卤,俗称“糟毛豆”。糟毛豆是最佳的下酒菜,我父亲的最爱。毛豆外壳碧绿,内里却绵软,牙齿轻咬,糟卤香气中口腔四散,父亲一颗毛豆,一口酒,吃得有滋有味,他要从毛豆上市要吃到毛豆落市。
过年还必须有糟黄豆芽,我记得,一只小的青花瓷缸里,糟好很多黄豆芽,要吃就去捡,春节油腻吃多了,感觉糟黄豆芽特别爽口。过年时还有一样特别好吃的“糟鱼”,糟鱼笋片汤,那滋味极鲜。
当下说的糟货,就是将荤菜或素菜煮熟,冷却后,倒入糟卤,其实,很多菜都可以糟,卤几个小时可食用的冷菜。现在我每周都要做糟菜,餐桌上做得最多的是糟凤爪,糟鸭胗,糟黄豆芽,糟毛豆。
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字,不过,夏日炎炎,化腐朽为神奇,将“糟”所带来的发酵气味变得清冽起来,糟香浓郁的糟货便成为盛夏酷暑的一种慰籍。吃上几口糟货,咪上一口老酒,糟香与酒香的邂逅,成为不少人夏夜的惬意之事。有糟货陪伴的夏日,深吸一口糟香,让人回味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