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果报应现实录盗墓篇(四)

(2016-04-06 16:38:11)
标签:

杂谈

故事四:

杨某某,男,咸阳渭城某镇人氏,家中排行老四,村中都称他为“杨老四”。该杨从年轻时就没把心思放在务农上,总想着歪门邪道捞偏门挣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和一帮有劣迹的农村闲散人员纠集在一起实施盗墓犯罪,被公安机关多次打击。一同作案的人有的改邪归正到外地打工去了,有的还在监狱服刑。没了同伙,但杨某某并没有想着正正经经干点啥把日子过好,还寻思着纠集人马盗掘古墓,他就把目标放在了大哥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子杨某身上,背着大哥多次教唆,怂恿侄子和他一起盗掘古墓发横财。经过长期洗脑和利益诱惑,侄子杨某便也跟着叔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006年8月的一天正午时分,酷暑难耐,骄阳似火。人们都在家中避暑休息,杨某某带着作案用的探铲,叫上了侄子杨某,来到村子东北方向的高速路旁,利用长起来的玉米作掩护,对这里的古墓实施盗掘。杨某某在洞里挖土,侄子杨某在洞口望风并提土,连着挖了3天,盗洞挖好了,深度有10余米,马上就到墓室了。这天中午,洞里的杨某某突然没了声音,不再招呼侄子提土了。杨某朝洞里喊叫也没见答应,凭直觉,觉得可能出事了,赶紧用探铲在盗洞旁打了个孔,把探铲放进孔里固定好,把事先准备好下洞盗取文物用的麻绳一头绑在探铲上,一头绑在自己身上,准备下到洞里去看看是咋回事。

转眼到了第二天,杨某的父母看娃咋一夜都么回来,赶紧去老四家,看老四也不在,由于亲戚们都知道老四在包谷长高时爱盗墓,马上意识到这爷俩可能盗墓去出意外了,就赶紧联系村里的三朋四友在附近寻找。最终在村子东北方向的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了地面上竖立的探铲和一个盗洞,打上手电再往洞里看,叔侄俩的尸体已经僵硬了。叔叔杨某某在洞底呈俯卧状,侄子身上绑着绳,悬挂在洞内。叔侄俩就这样命丧黄泉。

正所谓:古有上阵杀敌父子兵,今有违法叔侄丧盗洞

http://ww3/large/5d92c9f1gw1f2n2bskxtoj20i00bctcv.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