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父亲的分享之学习篇
(2019-04-03 20:15:31)分类: 推荐文章 |
来自父亲的分享之学习篇
写在前面:小乖这个称呼是孩子妈妈开始写博客时用于在网上指代自己的孩子,没想到这个名字名气越来越大。我们爷俩不喜欢小乖这个称呼,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过于女性化了。最重要的是,他一点也不乖啊!大咩这个称呼来自于学校同学,不仅和真实姓名相当契合,而且非常符合孩子生活中的萌蠢气质,再适合不过了。
大咩在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引发了关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大咩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有些是大家关心的,另外也澄清一些传言,以免误导大家。
还是提醒一下,里面提到的经验可能只适合大咩,而观点也是个人的看法,不保证正确。
Q1:竞赛出成绩需要天赋么?
个人观点:通过大量的训练,也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想达到国家集训队、国家队这个高度,光有训练是不够的,在大家都进行了足够训练的情况下,天赋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越往后走,天赋的重要性越突出。
Q2:足够的训练是多少?
因人而异,达到同样的水平,有些人也许需要练5000道题,有些人也许只要500道,这也是天赋的一方面。而有些人即使做再多的训练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Q3:大咩上了机构的很多课外班?
一直以来,大咩每周的课外班时间不超过2次,小学是巨人和高思的集训队,中学是高思的集训队,不到初三就结束了。
知识点就是那么多,能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是靠增加上课时间能解决的;而且,上课太多,相同的内容重复多次,也容易引起厌烦吧。
Q4:家长自己在家辅导大咩?
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大咩,本身自己小时候也是没有家长辅导的,一直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学习都是依靠大咩自己和老师们的教导。
至于父亲是科大少年班出身,现在是北大数院教授就更加是不实的传言。
Q5:是否长期跟名师?
大咩不挑老师,所有老师他都觉得很好。
Q6:大咩平常的作息?
平常晚饭后自习两节课左右,周末会花半天时间进行实战的模拟训练,晚上一般10点上床睡觉。
Q7:大咩参加两门竞赛学习,会相互影响吗?
数学和信息学都是大咩自己喜欢的科目,他乐在其中,学习中非常专注。参加两门竞赛,是相辅相成的,是正向的作用。
举个例子吧,大咩的数论和组合相对比较强,对他参加信息竞赛显然是有帮助的;反过来,信息学中的图论知识对他解决数竞中某些组合问题会有启发。
Q8:数学、信息学,大咩更喜欢哪个?
信息学。
Q9:平时学习花的时间不算多,成绩出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大咩是真正热爱信息学和数学的,觉得沉浸其中很有乐趣。因为兴趣,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高效。
Q10:大咩看过哪些竞赛方面的书籍?
数学方面,小蓝本、奥赛经典系列都给他买过,但好像他看的也不是很多,这些书大部分都还很新。平常的练习主要是做往年的选拔赛的试题,老师们也会发练习题给他。
信息学方面,主要是参加线上比赛作为训练。
Q11:孩子妈妈从事少儿编程教育,以大咩做广告。
没有。
大咩自己非常反感以他为广告,吸引学员。乖妈是知名选手的母亲为很多家长所知是口口相传的结果,非我们所能控制。
Q12:大咩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可以挣钱。
不符合事实,小学集训队免费,中学集训队是收费的。
参加比赛多,是因为大咩喜欢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因为是正式比赛,他会更加重视,对比普通的模拟训练,效果更好。
Q13:大咩有什么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吗?
有很多,最头疼的就是刷手机和电脑游戏。
父子间的典型对话:
父:大咩,你已经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该停下来了。
子:我把这局打完,我就要赢了!
(N分钟后。。。)
父:我郑重警告你,如果你再不放下鼠标,很快我俩就会疯狂的互相撕咬,勿谓言之不预!
子:XXX&&&@@@!!!
最后我想为学霸们说几句话。现在有一种挺普遍的看法,似乎学习成绩出众的孩子应该是苦兮兮的形象,被家长逼迫着学习,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自己的时间。我觉得这种感觉是相当的不靠谱。以我接触到的参加竞赛的孩子们来看,他们的表现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课堂纪律让老师很头疼;会把教室门锁上,因为要在里面打牌,怕被老师发现;会小小的恶作剧,把老师的严厉训话做成表情包在微信群里转发表达不满,却忽略了老师也在群里;他们有自己的小幽默,他们欣赏脑力出众的人并很自信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口头禅却是“我太菜了”;训练结束会聚餐,大吃一顿后去看电影或者玩密室逃脱。他们是快乐单纯的孩子,他们很可爱,他们很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