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桐最喜欢听我说爱她,边亲边说:“我爱你”,“我好爱你哦”她就咯咯笑个不停。要是我再加上几句,诸如:“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你是我的心肝小宝贝”,“你是我的心肝宝贝小疙瘩”……那她就会显得万分满意。看来即使是小宝宝也知道被人疼爱是很幸福的事。
因为我总这样对着子桐说,宝爸常说我溺爱孩子。他认为应该在孩子面前保持父母的威严,否则大了不好管教。最近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看啊,你以后是制不住她。”可我认为不规范孩子的言行,不培养孩子的品行,只一味纵容,一味妥协才是溺爱。而跟孩子情感的交流不但不是溺爱,反而是他们精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能跟孩子心意相通,用道理来“制”效果会更好。
在我刚走上讲台的的时候,有很多前辈对我说,刚上讲台三个月不能开笑脸,否则制不住学生。我照做了,可总是很心虚。学生呢?该淘气的还是淘气,你批评,有的还显出很不服气的样子。后来我发现,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用道理去说服,不但能得到学生的尊敬,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毕业的孩子总想着我,给我发信息,寄贺卡,要来看宝宝。这些并不是不苟言笑带来的。所谓的威严,应该,也只会来自于以身作则,规范和道理。
周围的大人们爱孩子的很多,可对孩子说“我爱你”的却很少。他们会整天把孩子抱在怀里,给他们做好吃的,给他们买玩具,买新衣服……为孩子做许许多多的事来表达爱意,却不愿意直接说出。这跟我们中华民族一贯含蓄而内敛的个性不无关系。可我看来,这样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把外在物质的保证当作内心精神的慰藉。等孩子长大了,不体谅父母,没有责任感,没有人生目标的比比皆是。所以精神上的引导比物质上的保证更重要。当孩子开始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一次又一次自我怀疑时,或着遭遇挫折时,需要的,有时只是一句鼓励,和充满爱意的话语。这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一直一直对子桐说出我的内心。当我对她大声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就是让她敞开心扉,跟我心心相通的时候。要让她知道,她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幸福和快乐。她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她积极地,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妈妈最大的安慰。我会像呵护露珠一样呵护她的心灵,让她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自信、坚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让她的人生画出最大的半径。
希望我能做到,写下这篇博文,坚定自己的内心。
这样可爱的小宝宝怎么能够不欢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