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简读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2022-07-04 19:55:01)
分类: 简读红楼梦

开篇凡例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有人认为是曹雪芹所做,有人认为是批书人所写。“凡例”主要告诉我们两点:

书的立意本旨——“梦”用“幻”等字将真事隐去,借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书的主要内容——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要使闺阁昭传

    你道此书从何而来?

女娲氏炼石补天,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远远而来,坐于石边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要求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那僧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又在玉上镌上数字,并说要把它携至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这就是那个衔在贾宝玉嘴里同他一起投胎而生的“通灵宝玉”。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此为《石头记》。石头自述故事的好处,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各有宗旨。

《石头记》:以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通灵宝玉”身份记述自己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情僧录》:空空道人看了“石头记”,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风月宝鉴》: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书中多写男女爱情风月之事。书中写贾瑞因见王熙凤起淫心被惩罚而病,跛足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道人叮嘱他不可照正面,贾瑞正照风月宝鉴而死。告诫人们不可妄动风月之情。

《金陵十二钗》: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五回有贾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都概述了诸多女子的命运归宿,《红楼梦》主要写闺阁中女子们的性情命运,她们的行止见识可圈可点,可叹可赞

《红楼梦》:本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册子,又饮仙醪听“红楼梦曲”,其中有“万艳同杯(悲)”酒,“千红一(窟)哭”茶,暗寓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书中写贾府红楼富贵,终成梦幻。用《红楼梦》做书名,既概括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暗示了书中的主要内容、人物命运,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家族终将衰败的主题。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梦见僧道讲述“木石前盟”,并见识了“通灵宝玉”。

姑苏城阊门外有个十里街有个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朦胧睡去。梦一僧一道,且行且谈。那僧讲述了一件千古未闻的罕事,就是所谓一段正该了结得风流公案。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就是宝黛之“木石前盟”,故宝黛初会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有黛玉一生哭泣“还泪”。(瑛”从玉,玉石一体;绛珠仙草为“草”,草木为一:故可说木石前盟。)“这一僧一道又提及下世度脱几个,又携带这块顽石(僧道称为“蠢物”)去警幻仙子那里挂号投胎去了,这样宝玉、黛玉、顽石和红楼梦中诸多痴男怨女都得以投胎。甄士隐听得“蠢物”,提出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甄士隐跟至“太虚幻境”梦醒,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这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风尘落魄,借住葫芦庙,在甄家看见了丫头娇杏,惹出了相思。

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这日两人在甄士隐家歇息,士隐有事出去,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见到甄家丫鬟娇杏,娇杏也对贾雨村有好感。贾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升官之后娶娇杏为妾。后又扶为正妻。

中秋佳节,甄士隐邀雨村来家小酌,贾雨村酒兴吟诗抒发自己的抱负: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酒间贾雨村提及本欲上京赶考,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甄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贾雨村翌日五更就离开起程了。 

甄士隐家连遭横祸

元宵节晚上,仆人霍启带着甄英莲看花灯,甄英莲被拐子拐走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祸不单行,葫芦庙中炸供起火,连及甄府被烧成一片瓦砾场,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岳丈封肃心中不乐,士隐痛苦煎熬,露出下世的光景来,忽见一个跛足道人过来,口念《好了歌》, 甄士隐顿悟,就跟了道士出家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