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万岭工作室
李万岭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02
  • 关注人气: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题----“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研究学习跟进检测卷(参考答案)

(2021-03-05 14:35:3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研究学习跟进检测卷(参考答案

--------学校      姓名-----    分数-----

要求说明

教研室按《调研报告》思想体系,给出一套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测试题。各校要组织全员教师开展本套试题的学题、答题活动,做到全员吃透理念,落实教学行动;学校组织一次本套试题的自考活动,卷子订成一册,(大校可多册);三月下旬,教研室到各中心校集中组织本套试题验收考试。届时从教师花名册中随机抽取20%的教师,抽取20%的领导班子成员现场闭卷考试(还用这个卷子)。抽测成绩与各校的自考卷子册为结题和星级评估中参考依据的一项。

本卷合计160分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3分)

1、(3分)主要问题是 研究归研究,课堂归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脱拍严重

2、(2分)问题一: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有偏差,不全面。只关注了学科素养,紧盯重点知识和能力,而淡化和削减了人文素养和思维构建及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5分)问题二:一部分老师缺乏整体意识和单元备课意识,忽略单元导语的立意指向作用忽略一组单元内部之间的联系,忽略课后习题的提示作用,忽略交流平台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对教材的理解力没有落实到位,更有错读错解现象。

4、(1分)问题三:教师的站位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教师还不善于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道理、情感,提炼出来,升华出来,并适时地给予推动、提升和升华让所有学生都能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共鸣,把教化落到实处。

5、(2分)问题四:对教学策略的认识不足,大部分课堂上没有体现教学策略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盯住了教知识,却不知用什么策略来教。只把策略的理解停留在情境、体验上。课堂无效果。

 

二、“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的三个切入点(24分):

1、(3分)教师的三项核心教学能力,一是理解能力指教师读懂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的精准程度)二是设计能力指教师盯准目标,设计教学细节模块的布局水平三是实践能力指教师着眼养成,训练学习素养的方法和效果)

2、(4分)倡导的基本教学策略有整体-模块化策略;主题-情境化策略;活动-体验化策略;自主-探究化策略。

3、(6分)学生核心素养的六个维度: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4、(3分)习得三项收获:一是人文素养的获得人文精神、态度、价值的熏陶塑造)二是学科素养的获得学科知识、方法、技能、思想的学用)。三是思维构建的获得整体思考、选择判断、处理关系等智慧)

4、(8分)教师的三项核心教学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基本教学策略是手段,而学生的素养养成是目标,是归宿,是落脚点。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关联,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最终还都聚焦在课堂上。聚焦在课堂的含义就是教学思想在课堂上生成和展现课题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展现教学的策略在课堂上展现学生的认知构建在课堂上展现

三、核心素养”三层面内涵内容及理解(16分):

1、(4分)我们每节课都要突显核心素养的三个层面内涵:人文素养学科素养思维构建。这是我们要的课堂定位。

2、(12分)用图表示核心素养在课堂塑造三个层面内涵的关系:

 

核心素养呈现的三个层次       教师施教的行动表现

                                                

    人文素养(情感、价值、态度)---塑人品 (推动、提升)

学科素养(知识、能力、方法)---教知识(策略、方法)

思维构建(思维、认知、判断)---训大脑(构建品质

 

四、整体备课,提升对教材、课的理解力(22分)

1、(2分)六年级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单元导语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句话的意思说做文章主要取其思想内容,而不必强调辞藻的华丽,也不必看重其写作技巧,引申开来指写作叙事一定要突出中心,减少赘述。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把要表达的中心说清楚,说明白不能偏题,不能无中心不能走题。

2、(3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组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这么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样引导学生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抽象的意义,悟到具体的行动呢?老师在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周恩来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人总要面对许多选择,面对人生困难,面对着我们家族困难,面对着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什么危难,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怎么做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干什么需要我们担当、去尽力什么

3、(7分)许多文章的情感,许多文章的事,都是含在字里行间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去提炼,我们把学生理解的不全面的地方,学生理解的肤浅不深刻的地方,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到深刻,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说需要我们老师推动,需要我们老师提升,需要我们老师升华。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唤醒。

4、(10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完让孩子明白,有担当,在家庭民族,国家利益出现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们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具体知道在我们的家庭出现经济困难时,我们不跟父母要零花钱,不要高档衣服、玩具,这就是担当。在国家面对疫情灾难面前我们不吃野生动物,不聚集就是挺身而出。我们每个人这样做了才算尽了人子的义务,才叫做到了匹夫有责。如果我们节节课都这样推动提升了,才能说人文素养做到了准确又不虚化,才能说人文素养这一层做实了,说人文素养这一块我们不欠火候啦

五、关于教学策略和思维构建问题(27分):

1、(1分)一节课没有教学策略就没有生命。

2、(5分)举例说明长文短教的策略。比如《穷人》这是一篇特别长的文章,是一段段、一句句学,还是教会一种学习方法。我们用样的策略来教孩子,一个抓场面学习,一个是抓细节学习。这篇课文特别长,但文章的主题是表达了渔夫夫妇的善良。抓场面学习,就是渔夫回来以后跟妻子的对话,这个场面表现了夫妇的共同善良抓心理描写这个细节是抓妻子到西蒙家去以后,看见西蒙死了,俩孩子在那儿躺着,那种矛盾的心理过程文章虽然特别长,如果我们孩子带着问题,会抓场面,抓细节来读,就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教师会了这一篇,将来孩子遇到多篇他就会读了,甚至一本书他也会读,知道抓关键处。用策略指导学习给孩子带来思维模式的养成。

3、(5分)举例说明学习景物变化的策略。拿春的早晨来说。如果教师反复的跟学生墨迹这句话,学生是读不出变化,他不能理解什么是变化。不如采取比较、对比的策略教学。出示

春天的早晨东方鱼肚白的天空有彩云

春天的早晨东方鱼肚白色的天空,渐渐的染上了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学生比较就会发现,第一句只是表述了天空中有什么,一个静态的东西。只是干干巴巴的写了天空的那个,是一个静态而第二句话加上了许多变化的词儿,把天空的变化出来了。比较,这是策略,或者说这叫方法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把什么叫事物的变化,用什么样的词怎么写出变化,就学会了。

3、(10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用教学策略突破一教学问题

 

 

 

 

 

 

 

 

 

 

 

 

4、(6分)说明“教学策略”与“思维构建”的关系

学题----“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研究学习跟进检测卷(参考答案)
    六、模块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关系(13分):

1、(6分)我们丰南的教研主题,从2005年“细节设计”到2011年“模块教学”再到2020年“核心素养”,在一步一步发展,一步步提升。前两者,特别是“模块教学”,是完成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完成大脑思维构建的重要方法和必备环节。

2、(5分)“细节设计”,我们说它是针对一个问题的设计步骤,重在研究学习的一个问题。而“模块教学”,模块间是训练构建整体的思维结构模块内是具体的细节实施。“核心素养”则重在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说这三个主题研究,是相互关联的,相互递进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3、(2分)《模块教学》作为的丰南教学成果,被入选教育部优秀教学案例,全国共48项入选获奖)与部编新教材,共同践行国家教育意志——落实“核心素养”。

七、数学老师的神圣与使命(5分):

《孙子算法》里面说,“数学是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是万物之祖宗。”什么意思?说这个数学是万物之源,是四季的开始和始终。数学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节课。有的时候比语文更重要语文学的是理解与表达。但是数学学的,恰恰是语文理解、表达时,那一个个具体的词汇,那一个个具体的砖块。没有这些词汇,没有这些砖块,语文就无法理解,无法表达,无法磊成精美的大厦。数学课要完成一个个概念的建立,比如说大小、上下、前后、左右。甚至包括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这些逻辑思考。如果这些概念的建立,逻辑思考等在数学课建立不起来,学生将来在生活当中将不会思考,不会运用。

八、对课堂评价的诠释(12分):

1、(2分)课堂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建立学习信心,最终提高其学习素养。

2、(4分)导向性原则是指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以后,知道自己问题回答的方面是否全面,知道自己思考前进的质量和方向,知道该自身的不足在那,知道该怎么修正自己。

3、(3分)评价的三个典型误区(1)重结果,轻过程(2)重激励、轻导向 (3)课堂评价不及时。

4、(3分)仿“值得效仿”的例子,举一导向性评价的例子。

例如1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

例如2听我读了一遍,能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到这个程度就不错了,谁再说.说得更连贯些,谁来?
     九、课题研究的推进和正视改进问题(18分):

1、(1分)研究成果怎样呈现,每个课题研究人员,等到结题有3到5个成功的案例研究这是结题的硬指标。

2、(4分)教学研究跟风,空泛虚化聚焦课堂,要课堂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要的是实效!

3、(7分)课堂三问一问,人文素养这一点的目标找得准不准,虚不虚,是否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生成点?二问,人文素养的达成到不到位,深不深刻,教师是否进行了推动提升?三问,教学重点的突破有没有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没有促进学生思维构建的效果?我们的领导要用这三问检查教师的上课效果老师们要用这三问评判自己的上课的高坏。用这这三问,发现课堂的问题,改正我们的不足。

4、(6分)教研要实现的三个转变:

片面地追求读书,学习理论。而是把高深的理念、理论,转变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块。

机械地追求教材、课标研究。而是把泛泛的教学目标,转变成几个重点突破的学习问题。

功利地追求教研活动。而是把理念的教学策略,转变成一个个鲜活的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和设计。

  十、“教学策略”研究的四点思考(10分)

1、(2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它研究的范围很广,可以写专著,这是学者们要研究的事。

2、(4分)我们不要广义的研究。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突破解决的策略,要有具体的方法,有具体的步骤,可操作。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于理解、掌握的效果。比如:长文章如何短教的方法;写景的文章如何教的步骤;动态描写用比较的方法策略教学等等。像这种有实效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才是我们提倡的,推崇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2分)成名策略的应用,最可怕的现象是出现,理念的虚化,千课一面。打着很时髦儿的理念。像什么情景教学呀,主体教学呀,动手操作呀。整个课堂似乎充斥着这种理念。但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没有一步步诱导的方法。是一种理念的虚化。如应用“体验策略”、“情景教学”,运用这样成名的教学策略,不能只提概念,还要设计具体的步骤和具体的方法,不能虚化。概念之下要有针对本问题的具体的特定运作方法。特定运作方法,就是强调个性。只针对本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不包打天下,防止出现千课一面。“体验策略”就要设计体验的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要把每一步都说清楚,说具体。而不是用空洞的概念名称来替代。如“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如下具体步骤: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4、(2分)无名策略的创新,更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课堂更需求,更具实效。教师要在吸纳一个个成名策略优势的基础上,取其可用成分,多策兼用,创新构建一个个解决具体问题的新策略。这样的新策略,也称无名策略,无需冠什么名称。也不意味着必须概括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只要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就行,就是好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