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秀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院中教18.1胡娟)

(2021-04-06 08:25:56)
标签:

师范生培养

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中小学语文

陈庆烈

分类: 教材教法

《山坡羊·潼关怀古》

18.1 胡娟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张养浩以精炼奔放的语言描写潼关之险要,忆宫阙成土、叹百姓兴亡之苦。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

二、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于体会元曲的意境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们对于体会诗中经典语句的深刻含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优秀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院中教18.1胡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元曲,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法,理解层层深入、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激发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朗读法  圈点勾画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一首元代小令吗?——《天净沙·秋思》那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元曲的世界,去探寻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故事——《山坡羊·潼关怀古》。

优秀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院中教18.1胡娟)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2、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从体式分为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曲牌名:山坡羊  题目:潼关怀古

3、背景

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途经潼关。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小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元曲,正字音

( tóng gun ) 踌躇( chóu chú )   宫阙( gng què )

2、读元曲,明节奏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播放音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

1、文章中怎样描绘潼关这个地方的?

明确: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不仅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过渡: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如此的坚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如何不让作者抒发内心情感。我们再一次朗读此句,读出潼关的雄伟。]

2、 作者面对如此雄伟壮观、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望见了什么?有何感受?

明确:望西都,意踌躇。

(追问)张养浩为何要踌躇?

明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背景补充:《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补充: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宫阙:宫殿,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宫殿前面的建筑物是国家发布法令的地方。秦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见《史记 项羽本纪》汉朝:未央宫]

 

[过渡:秦汉的宫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眼前之景着实令人顿生悲凉,但是作者,没有停留在这表面的“踌躇”与“伤心”,反而发出了怎样的喟叹。]

3、(朗读小令)朝代更替,作者发出怎样的喟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苦”在何处?

    兴,百姓苦的原因(为什么不是“兴,百姓福。”?)则是:王朝之兴, 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补充:资料一:元至大三年,张养浩上书《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资料二: 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 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聘而不出。

资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

(概括: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丢弃了官职,为了百姓的疾苦,他花光了钱财,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付出了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愤慨和批判、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优秀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院中教18.1胡娟)

(五)研读元曲,合作探究

1、《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是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带领学生从潼关景忆古迹叹兴亡的线索层层深入,作者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兴、亡百姓苦的事实。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同时,我们也能从这首小令的题目发现端倪,怀古说明本文是什么类型——怀古,潼关,说明了怀古的——地点。所以我们也能从题目来证明本首小令,采用的是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六) 小结

这首小令以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收集有关描写百姓苦难的诗词曲。

七、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养浩

 

 

潼关景:      雄伟壮观

 

忆古迹:      朝代更替           同情百姓、批判当权者

                                          怀古伤今

叹兴亡:      百姓苦
优秀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院中教18.1胡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