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标签:
芷润五月无增无减。五月隐秘。芷润日记。 |
分类: 【芷润独钓寒江大雪】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有这么一句话: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春秋时期的鲁大夫叔孙豹听说:无上高明的圣人之极致境界是树立高尚的德行;其次之境界是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再次一等的境界是著书立传,创立学说。此三境即使过得再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了。这便是儒家思想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对人生追求之最高境界所做出的理论精髓,也是真谛。
如此说来,以孔子为先师的儒家宗派认为:做人,做事,做真知灼见的学问,此三境乃天下仁人志士所追寻的个体生命的永恒之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想生命活得有意义,就得最起码做到此三个“不朽”境界之一。说实话,我觉得儒家学派所倡导推崇的精神思想的功利性太大,尽管它也推崇思想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然而入世太深反而会被世俗所误。况且,“太上”们必须忘情,倘若不能“忘情”,总是为情所困不能收放自如,那么,这至高无上的“圣人”,也就是一假模假式浪得虚名、蝇营狗苟徇私贪利的欺世盗名之徒,譬如说,立了“德”的舜,李世民;立了“功”的钱学森;立了“言”的朱熹,康有为。
既高风亮节,敦厚仁爱,厚德载物,浑然忘我——又有真知灼见,思想精深,智慧无量,自成一统,传道解惑,堪称衣钵先祖——又,因为到处授业染指而名利双收,乃至于功成名就事业兴盛为人敬仰……这样儿“三境不朽”的圣人级别的“大师”,当今社会乃至全宇宙有吗???次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满世界混世欺人装相儿的,现而今倒是很多,我们一般把这样儿的货称之为“事儿逼”。
所以说,儒家的轴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呢……?
最上流与最下流分化的等级差别不可动摇。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全面发展一条龙服务。
六经注我,修身在正其心,唯上智与下愚者不移。
执著于器,忘却了道;阴阳天命,独步天下。
贯穿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在逻辑,与国民劣根性血脉相连。
可见,真要做到“三不朽”的圣人,先就得被各种条条框框的大套儿给框死,倘一辈子背负着铁枷锁活着,不出世也得出世了……做个好人未免不错,可世人哪有好坏之分啊,二元一体就甭说了,再思想境界高人一等,再礼义廉耻仁义道德——难道说脑满肠肥黄金满屋就不是错吗??要自强不息干什么?无非就是个人卑微而隐晦的欲望得到满足即觉成功。君子自强不息?“小人”们也没闲着呀,混吃骗喝搂钱,千百万招儿无所不用其极……
再者,那些外表上看起来总是充满自信没有任何隐瞒的人,他们反而——是想要隐瞒太多事情的人。
有道是佛家,在很多方面与科学精神高度统一,是无神论和理性的宗教。
“人的本性原本清净,具有般若的智慧,只因被妄念浮云覆盖而不能自悟。假如得到善的知识指示,一旦妄念俱灭,内外明澈,顿见真如本性,自然能够成佛,这就是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不知道”,乃“知道”的对立面,既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人们若要成佛,不要有任何思维,要听而不闻(无念);不有任何的感性认识,视而不见(无相);以及不要受客观世界影响和束缚(无往)。”
儒家看似平和养性,实则密布刀光剑影。
佛性品格的最高境界,是洞悉了天地世事,又明了自己其实万事皆无所知,毫无畏惧的平静……
儒家简直是在厮杀,直至临死前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口气儿,都不得后退停歇。
佛家力求达到一种幻化无穷的纯净与空灵……因为深度而温暖慈悲,因为空无而心地纯净。
儒家求索的目的和实用规则——最终成了封缄自身的陷阱。
佛性的空灵不是什么都没有——零乘任何数值万物都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