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润·笔记。 |
分类: 【芷润独钓寒江大雪】 |
一部小说《情人》成就了玛格丽特·杜拉斯,也把她来自灵魂深处的体验展现给了全世界。当我在阅读她的作品、与她一同体味那种生命深处的痛苦和绝望的时候,至少我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我的背后,站着杜拉斯,站着全人类。
文学作品一般要赋予爱情很多内涵:诸如道德、责任、伦理之类;
有时候,爱情只是这些内涵的象征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不纯粹的信息接受。
我一向认为即使只是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追逐——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方面;体悟、真实、眼界与构思又是另一方面。
而杜拉斯却撕去了一切社会性的物质的厚障,抛弃一切爱情的禁锢与附属物——回归自然和天性。
这里没有伪饰,没有矫情,没有欲露还藏的游戏……这里只有五彩斑斓的温馨的皮肤、优雅的身体;只有无可比拟的爱欲的海洋;只有愿意死去的极致的快乐…………
一切都简单极了,纯粹极了——正如书中所说:“很好,都好,没有多余的渣滓;一切渣滓都经过重新包装,一切都随着急水湍流裹挟而去,一切都在欲望的威力下被冲决…………”
这是一种“不及物”的爱情:这样地纯粹,这样地美丽,这样地美好。
它凸现的,是涌动于人身体内部的那种奔突、鲜活的生命的激情、力度和美感……应该说,这就是真正的、本质意义上的爱情。
也许在现代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爱情已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能——但至少,它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希望。
杜拉斯是不朽的,她一生的70多部作品中,不断地关注着爱,死亡与希望的主题。
当你在阅读她的一部作品时,不由自主地会想:
这部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它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么?
就在你这样绞尽脑汁的时候,你会看到杜拉斯的微笑——
而这,正是她所要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