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认识你自己
艾克哈特·托尔/著 张德芬/译
选自《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第七章《找出你的本来面目》
找出你的本来面目
认识自己(know
thyself)——这几个字刻在德尔菲(Delphi)阿波罗神庙入口处的上方;这座神庙就是圣谕(Oracle)之所在。在古希腊,人们来到圣谕之处,渴望能找到自己终极的命运,或是寻求在某种特定状况下应该采取的行动。大部分的访客在进入神庙的时候,都应该读到了这几个字,但是他们不了解,这几个字所指向的真理,是比圣谕所能告诉他们的还要深远得多。他们可能也不会了解,无论在神庙里得到的启示有多伟大,或是接收到的讯息有多正确,如果无法体会“认识自己”这个训谕所蕴含的真理的话,最终都是没有用的,也无法从更深层的不快乐和自己创造的痛苦中获得解脱。这几个字隐含的意思是:在你问任何其他的问题之前,先问生命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我是谁?
无意识的人——有些人长期停留在无意识状态,终其一生困在小我当中——可以很快地告诉你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职业、个人的经历、身体的特点或状况以及其他所有他们认同的东西。有些人看起来比较进化,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不朽的灵魂或是圣灵(divine
spirit)。但是他们真的认识自己了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心智的内容当中,加上了一些听起来很有灵性的概念而已?认识自己,比采信一连串概念或信念具有更深层的意义。灵性的概念和信念最多只能作为有用的指引,但是它们本身几乎没有能力解除你根深蒂固有关自我的概念,那些概念是人类心智所受到的制约的一部分。深刻地认识你自己,与心智当中浮沉的所有概念完全无关。认识你自己是要在你的本体当中扎根,而不是在你的心智当中迷失。
丰盛
你所自认的本质,与你看待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很多人都抱怨别人对他不够好。“我得不到任何尊敬、关注、认可、赞赏,”他们说,“他们根本不拿我当回事儿。”而当人们很和善的时候,又怀疑他们别有动机。“其他人想要操控我,利用我。没有人爱我。”
所以,他们眼中的自己就是:“我是一个匮乏的‘渺小我’,我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这个对于自身本质的基本误解,在他们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造成了问题。他们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而这个世界或他人也吝于提供他们之所需。他们眼中的真相,是完全基于对自己真实身份的一个错误的认同。它破坏了各种情境,损伤所有的人际关系。如果匮乏感——无论是关于金钱、赞赏或是爱,已经成了身份认同的一部分的话,你就会一直经历匮乏。你不但无法赞赏生命中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你的眼中也只有匮乏。赞赏生命中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就是所有丰盛的基础。事实是:你认为这个世界吝于给你的,其实是你吝于给予这个世界的。你吝于付出是因为你的内心深信自己是渺小的,而且没有东西可以付出。
花几个星期试试以下这个方法,看看它会如何改变你的生活实相:试着将你认为别人吝于给你的东西——赞美、感激、协助、关爱等等,给予人们。你没有这些东西吗?那就假装已经拥有了它们,然后它自然就会到来。在你开始付出之后没多久,就会开始接收了。你不会收到你未付出过的东西。流出决定了流入。无论你认为这个世界吝于给予你的是什么,你都已经拥有了,但是,除非你允许它流出,否则你不会知道其实你早已拥有它。这也包括了丰盛。这个“流出决定流入”的法则,在耶稣强而有力的比喻中表达得很清楚:“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用十足的量器,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
”
所有丰盛的源头都不在你之外。它就是你真实身份的一部分。然而,试着从感谢和体认外在的丰盛开始吧。看着你生命四周的圆满——照在你皮肤上的温暖阳光,花店门口摆放的美丽花朵,咬一口多汁的水果,或是沉浸在从天而降的充沛雨水中。在每一步中,都有着生活的圆满。感谢所有在你周围的丰盛,就会唤醒你内在沉睡的丰盛,然后让它流出。当你对一个陌生人微笑,就已经有些微的能量流出了。你就会成为给予者。时常问自己:“此时此地我可以给予什么?我对这个人和目前的情况,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呢?”你不必拥有任何东西,就可以感到丰盛,而如果你持续地感到丰盛的话,你所要的自然就会来到。丰盛只会降临在已经拥有它的人身上。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公平,当然不公平。但这就是宇宙法则。丰盛和匮乏都是你的内在状态,而且会显化成为你的实相。《马太福音》中耶稣是这么说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