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是先有一个想法才会导致一种情绪的产生。因为当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几乎都能在自己脑袋里看到一个负面的思想。
可是也有的时候,负面情绪来得如此迅速,根本脑袋还来不及思考。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在他的第二本书“新世界“中说到:情绪是身体对思想的一种反应。而有些思想还在无意识层面的时候就被我们身体探测到了于是就立刻起了情绪反应。这些深层的、惯性的、无意识的思想是我们从小一路而来就建立好的信念、假设。这些信念左右了我们看这个世界人事物的观点,让我们身不由主的深陷在心智的牢笼中。
这些信念可能包括:
- 人都是不可信赖的。
- 没有人尊敬我和感激我。
- 我必须要奋斗才能生存。
- 钱永远不够用。
- 生命总是让你失望。
- 我不值得富足。
- 我不值得爱。
亲爱的读者, 你的潜在信念又是什麼呢?
这些潜藏的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我们却浑然不觉,而只会指责、埋怨那个引发我们情绪的人、事、物是我们悲惨生活或是负面情绪的肇因。却不知道,真正的元凶是我们内在的这些信念。
然后,
更可怕的一件事就是,这些信念会激发一些负面情绪,比如说,如果我觉得我不值得爱,我常常就会有不被爱的感觉。我相信钱永远不够用,
所以我常常会对金钱感到恐惧,
匮乏。我认为没有人尊敬我,
所以我常常觉得很受屈辱。这些负面情绪会让我们身体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当然是有毒的,对身体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是,
我们的身体会对这种物质上瘾。结果就是,
如果我有不被爱的信念,而我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爱,我还是会不自觉(无意识)地在生活当中创造一些情境,好让我觉得不被爱。
如果我常常觉得很匮乏,
没有安全感,这种情绪也是会显化在外在的世界上,而真的创造出我的财务危机,或是怎么努力都赚不到、存不到我想要的财富。所以,情绪和思想就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一样,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缺一不可。
重点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潜意识里面潜藏的信念呢?当然,是从日常生活当中,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人事物开始。我自己最近就经历这样的一件事。
我对一件事情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那种情绪是:不公平(人家有我没有!),屈辱(人家怎么看我?)自责(你不是灵修的人吗?怎么还会这样呢?),追根究底,就是我的小我收到严重伤害,很难咽得下这口气。
后来我发现,其实那件事情不必要演变成那个样子的,
有很大的误会在其中。但是为什么我会让它走向一个我不喜欢的结局呢?我发现,是我的内在故意去创造出来这个事件,好让我“享受“(天哪!)那些我最不喜欢但是却又上瘾的负面情绪。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
我有很多故事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我试着尽量不去谴责对方,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在,看看我的内在发生了什麼事情。去谴责对方,采取行动去防卫、报复是很爽的一件事(我在脑海中也演练了很多次,哈哈!),
但重要的是,
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与对方无关。我必须要检视在这件事情当中,到底是那些我的潜藏信念在作怪。(世界对我是不公平的、我不够好、我永远得不到最好的…等等)带着这份觉知,煎熬了一阵子,
后来又发现是一场误会, 很快就放下了。
这种的心路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观察自己开始。当你能够看到你的潜在信念的时候,
并不表示大功告成, 相反地,工作才刚刚开始。
你的潜在信念未必都会在生活中创造很戏剧化的事件,但是,
如果你能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和所作所为,你就会发现你的潜在信念,就像你自动化的人生导航器一样,随时随地都在操控你如何看这个世界,
对发生的事情起如何的反应。这个时候,
如果你能把一半以上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在的事件上,
你会看到是哪一个潜在信念在作祟了。看到它的时候,
不要忘了微笑地给它打声招呼,
千万别去反抗和批判。这个时候,
适度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
我们人类的内在可以粗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我们的本质,
真我。一个是我们的人格,
由千百个次人格所组成。每个次人格掌管不同的信念。我觉得很好玩的一个形容就是:签下结婚证书的那个人,与后来和你生活的人是不同的。
因为是他不同的次人格在运作。下决心要戒烟,和无意识就会拿起香烟来抽所以戒不掉的人也是不同的人。
所以,我们在观察自己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当时是那一个次人格在当家。次人格是打压不得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只能带着幽默感看着它说:“哦!
那个喜欢自哀自怜的德芬又来了!“或是”哦!那个觉得别人都对你不公平的德芬又来了!“
当我们认出它来的时候,一个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其实是很合逻辑的)-我们与次人格分开了。次人格会造成我们的困扰就是因为我们以为它就是我们,
代表我们,所以我们完全被它掌控。
一旦认出来它只是我们众多次人格的一部分,我们在这里,
而它在那里,
它对我们的掌控和破坏就小得多了。我没有说这是很容易的,
但是,
有个开头总是很好的。想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再身不由己的被操控,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