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昨天很意外地看到妳的书,也很惊讶妳的转变,真好的转变。我买了,刚刚看完了。我自己学佛学了将近十年,在妳的书中,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道理,但是妳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说明、引导。对我来说,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忍不住想让妳知道。
我从小与我母亲不亲不合,她从来都是以负面的方式对待我,我不知道原因。之前在无明的情况之下,会以同样的情绪与态度对应。学佛之后,自己的情绪可以收回不去对应,但心中始终还是感觉到沉重阻滞。看到妳书中写的「我看到我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接纳这个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剎那间我感到心中轻松了许多。继之而来的,是我感受到我母亲怀我之前与怀孕当时,她自己的痛苦,以及不甘愿我的诞生。在我出生之后,她没有能力去爱我,更将她的痛苦不自觉地透过言语与行为转移到我身上。简单说,她取走我的能量。因为这样,我自小就对跟人相处没有安全感,同时非常detached。
心中累积的负面情绪,其实就是一股将自己向下拉的黑暗力量。只是自己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去面对,就算是愿意面对,也未必有密码去开启从而释放。我看到上面那句话的感受,非言语所能形容。但它当下就是那密码。
感谢!!!
亲爱的,谢谢你的来信。
我自己和母亲也有类似的困扰, 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妈非常的爱我,为我付出很多。 但是在我感到爱的同时, 也感觉到她对我的种种要求。再加上她是个追去完美的人, 总觉得我可以更好, 所以从小到大, 我感觉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得到她的认可。这也养成了我很需要别人认可我的一种心理习惯, 招来一堆不必要的痛苦。
在这种有条件的爱的熏陶下, 我养成了一种“需要被爱、需要被认可”的模式,演变到现在就是我有“不被爱、不被认可”的需求。 虽然生活中处处充满爱我的人, 认可我的人, 可是我却常常制造或是寻找“不被爱和不被认可”的感受。 很可怕吧?
直到现在,她还是没有死心, 希望我追随她的基督教会, 不要搞"乱七八糟、邪魔外道"的东西。这些年来,我醉心灵修, 她从对我冷酷、疏离, 到讽刺、嘲弄, 现在又改成苦口婆心:"女儿啊, 你要追求永远的生命, 在神/耶稣的国度中才能够得到, 你去追去那些东西都没用的。 "
看完了我的书, 她的评语是:"干嘛搞那么多东西, 只要呼喊'哦!主耶稣'就好了。" 我回台湾打书, 有一天她冷冷的看着我说:"你还上电视吗?"我说, "没有了, 不上了。 怎么了?" 她哼一声:"丢我的脸!教会里面有人说你在搞佛教的东西了!"我当时选择不去应对, 观察自己当下的感受。 我应该跟她说:"妈妈, 我很抱歉, 让你丢脸了。" 但是我没有能力说。
她始终都是逮了机会就要传教, 否定我所做的一切。 甚至说:你祷告的时候, 一定要在主的名里面祈祷, 否则就会招惹邪灵!“ 我有相当大的反感, 但是我继而一想, 我如果不能接受我妈妈的不能接受我, 我和她岂不是一样?所以我现在试着去接受她的不能接受我, 就像你试着用慈悲心去包容妈妈一样,但是真的很难。
"钻石途径"的创始人就曾说过, "你觉得你开悟了吗?去跟你父母住上一个星期试试!"哈哈!这就是了, 但是我现在感觉到, 如果我能彻底接纳我的母亲, 我的很多人生模式就会自然脱落。 因为她真的是我人生模式的始作俑者, 然而这一切都是上主美丽的安排。 我们的双亲、家庭、命运, 都是自己选的, 怨不得别人。
我相信你的母亲还是爱你的, 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而且受限于自己的能力。 其实这些道理, 我们头脑都知道, 但是, 在每个应对的当下, 常常会失控。 所以,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模式又被启动的时候, 就去询问自己:"我是否看到了它?我是否愿意接纳它?欢迎它?"然后回到心里和自己在一起。 (我最近觉得用温柔的自我问话的方式可能比我书上说的直述句-肯定语意的方式来得更好。 因为直述句还是会让心灵起反感, 进而成为一种压抑或是麻木的陈述。 用问句, 可以给心灵一些自由的空间, 效果更好!)等平静下来以后, 就再问:"我是否可以放下对它的需要?"或是"我愿意放下、然后取得自由,还是紧抓着它不放?" 其实这就是一种"慈悲的自我观照"。
祝福你,也让我们互相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