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2014-05-20 17:30:29)
标签:

心探索

情感

焦虑

逃避

真正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专家介绍:

李俊: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家族系统排列专家。美国催眠师协会(NGH)(AAH)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公益总会应用心理学催眠专业委员副会长,第二界心理学家大会特邀嘉宾,疗愈过的个案超过千例,具有注重实效、直指人心的工作特点。

主持人:筱竹,本刊编辑
心理咨询师:李俊

筱竹李俊你好。今天我们要诊聊的话题是“奔三”焦虑症。我想先请你帮大家厘清一下“焦虑症”的概念,在临床心理学中,对“焦虑症”是怎么定义的?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我很焦虑”有什么区别吗?

李俊: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两种类型,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焦虑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焦虑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所引起,或者说紧张惊恐的程度和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在现实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好焦虑啊、好抓狂啊”,但这一般指普通的焦虑情绪,还没上升到焦虑症这么严重的性质。不过,普通的焦虑情绪也会发展到焦虑症,深层原因就是一开始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它,而是选择逃避和压抑的方式,那么事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引发都和压抑、逃避有关。我们说“奔三”焦虑症,应该更多是一种戏称,还是跟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焦虑状态比较贴近。

筱竹:“奔三”焦虑的年龄阶段是比较固定的,大概在25岁到30岁之间,尤其越接近30岁焦虑状态就表现得越明显。这是因为30岁这个坎儿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意义吗?

李俊:我更关心的是应该怎么办,而不是怎么定义问题。在我们定义问题的时候其实没有带来实际的行动,那仿佛是一个人站在很远的地方在看,是很抽离的。如果这些问题和你无关,你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你自己现在正遭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会建议你不用关心该怎样定义它,而是考虑考虑我的难题到底是什么,我有没有真的要解决它,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大家很喜欢对一件事情马上给予解释,为什么呢?一旦某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解释和定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不安全,很焦虑。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看清事情了。这个过程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甚至你都以为这样我就可以不用焦虑了。但这个过程正是所有焦虑状态引发的一个过程,一种很典型的压抑和逃避的方式。不过你最终会知道,这是没有用的,真正的问题还在那里,一直在等待你的解决。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勇气!

筱竹:我有一位女性朋友,今年28岁,这两年快变成“相亲狂人”了,但是却一直没能嫁出去。用她自己的话说,没选择的时候很着急,有选择的时候又都觉得不合适。此外她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不太满意,一直念叨着要辞职创业,却又怕丢了饭碗,所以迄今没有实际行动。这是相当典型的“奔三”焦虑吧?

李俊:这是典型的不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而在那里玩的一个游戏。你们看,不是我不想结婚,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已经尽力了。她对工作也是这样一种态度和模式,其实在内心里面她已经做了选择,外在玩的这个游戏是为了说服自己的头脑和周围的人,可以说只是做个样子罢了。不过,还好她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焦虑。

筱竹:“三十而立”是中国人的古训,但大家对这个“立”字的主要理解是“成家立业”,所以男人希望自己能在30岁之前闯出一番事业,而女人则希望自己至少在30岁之前能结婚。男女两性的这种差异,是否说明了“奔三”焦虑的一大来源是社会期待和社会角色的定位?

李俊:和社会期待确实有一些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可能开始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不太靠谱了,之前都还有理由啊,咱年轻啊,有的是时间。后来发现这个好像不太能成立了。其实这应该算是个好事,因为我们有机会重新选择了。是要回归平凡,开始生活,还是继续活在梦中,你可以重新选择了!幸福和真理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而我们却一直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哪个重要呢?这是留给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思考的。

筱竹:其实本人也刚刚迈入三十未嫁的“剩女”行列,虽然自己本身并没有迫切的结婚需求,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也常常令我抓狂。此外,我发现焦虑还经常来源于和周围人的比较,比如三十岁还没有结婚这件事,总是会有很多熟人朋友频繁地来询问关注,无形中就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克服社会期待和舆论压力带来的心理冲突呢?

李俊:答案就在我之前说的话里面,首先你很清楚自己还没有那么想结婚,这一点和你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她采用了一种自认为有用的方式来去克服这个你所谓的压力。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很明智哈!

解决之道是,不要想你如何克服,这个克服本身就是方向的问题。你只需要做个选择,是继续这样下去,还是选择另一个答案。这个选择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不要去克服,症状就是一种错误的克服问题的方式,那会让你走得太远。

不过这其实需要一些勇气。有几句话可以对自己讲:“我一定做了错误的决定,因为我没有活在平安中。”“是我自己做了这决定,因此我也能做出另一种决定。”“我要做出另一种决定,因为我要活在平安中。”其实你早晚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人们迟早都会体会到,如果我们没有活在平安中,就一定还有更好的生活方式。

 

《InnerLight心探索 》【水瓶时代出品 www.aqrage.com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www.innerlight.cc/inner/spread/spreed.jsp?fromSource=innersinabk&magId=FF8080812F9F8AB8012FA040433F000F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share&pageSize=9

诊聊:焦虑源于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