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2月新刊】万芳新不了情永远再见 |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
撰文/张涵予
万芳
台湾著名歌手,中广音乐网主持人;
近年深耕话剧、电影、电视等表演领域;
2004年在电视剧《冷锋过境》中饰演罕见疾病肌肉萎缩症患者,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2008年获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两项提名。并以《不爱练习曲》拿下第二座金钟奖座。
“我们是不是聊自己太多了?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说个不停?”万芳在2013圣诞夜个人演唱会“万芳唱歌”的发布会现场直言不讳。她如此直接、犀利,让我们接下来的采访多了很多期待与忐忑。
一曲《新不了情》让万芳红遍两岸三地,可她却因无法适应娱乐圈的某些规则曾心生退意。天生左撇子的她,有异于常人的某种固执:不愿为了宣传争奇斗艳,嘻哈怒骂,以“整人”为乐;她把哀伤的《他不爱我》改成ROCK版,甩出“他都不爱你了,你就承认吧”的果决;她质疑人们普遍用电子媒介交流的现状,问说“人跟人的沟通是否只能这样”;她创作歌曲《永远》,表达人面对房屋拆迁、环境崩毁后内心的伤痛。
她又如此敏感。成年后,用左手画画,重新联结回被强迫用右手时七岁的自己;流浪世界很多地方,在每一处异乡都在明信片上写下心声回寄给自己。云淡风轻地站在舞台上,却对台下洞若观火。“一场演出,空气里发生了很多事,有的人流泪,因为他掉进了回忆。”
年轻时执着爱情,也曾长夜痛哭,现在更大的爱生长了出来。无论是自己制作的专辑,或是“万芳的房间剧场”的演出,抑或舞台剧和电台节目,对生命关怀和探索的议题都更加突出。这个“大”或多或少得益于她存在,却不属于某个圈子,保持边缘并不容易,而一路上的困难和辛苦也成了滋养内心的一种力量。
尽管年轮的指针早已转过四十圈,却从不避讳年龄,也不再纠结于完美的拥有。“每个年龄的状态都在身体里,你永远都不会跟你的小女孩说再见。往往越年轻,越怕老。年纪小的时候,还不了解自己,很多东西没有到位,甚至会慌张。随着生命的累积,你会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了解,会慢慢地去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弱点,可是当你可以包容自己,可以跟自己相处的时候,你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去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拥抱别人。”
时间包容人的冲撞与犯错,时间也回馈人臣服与了解。此时的万芳,越来越自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功能,成功并不在于站上鸟巢的万人舞台,而是要弄清楚自己是谁,找到自己跟世界相处的方式。年龄越长,越有一种认识是‘我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这是一个很棒的觉悟。”
唱歌只是一个管道
心探索:你的《新不了情》是非常经典的流行歌,现在你会写《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写《永远》这些似乎很小众的歌曲,这中间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万芳:我以前的很多歌都是“八点档”(台湾黄金时段电视剧的简称)的歌,不过我发现那些歌现在很少有人能写出来,因为那时候人的心境很柔和。我很小的时候,唱歌是唱给自己听的,那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很害怕,就一首一首不停地唱。长大一些,是跟同学坐在一起,唱歌给她们听。所以到今天,我还是想回到唱歌“分享”的本质。
心探索:你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来自于什么?
万芳: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譬如说2007年我做了一场演出叫“万芳的房间剧场”,那次的创作是我通过一个比较软性的方式来向这个世界提出疑问。譬如说我从小就是个左撇子,我就从小众的身份出发,向世界提问:我们有没有反思很多事的发生是为什么?真相是什么?报纸上说的就是真的吗?科技不断进步,基因改造技术已经可以制造出克隆羊,但这一切究竟是要做什么?为什么站在舞台上一定要化一样的妆,粘一样的假睫毛,一样都那么瘦?我也提出了环保的问题,性别认同的问题。对世界的观察也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感受,比如《永远》那首歌,我很想表达这个世界不断在崩毁的状态。很多房子被拆迁,挖土机一来,那个砖头咵啦咵啦滚下去,你曾经生活的记忆就没了。
心探索:这些都是来自于人心的问题。
万芳:对自己提出疑问是件蛮好的事情。那次演出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议题上,我们有时候是小众,有时候是大众。当我们是大众的时候,要记得我们某个部分是小众,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尊重不同的声音?那张DVD出来之后,给了那些角落里的微弱小众一些力量,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心探索:《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是你写给父母的一首歌,其中有一句“也许你对我不太公平”,小时候你跟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
万芳:我想这可能是小时候大家都会有的经验。因为我家里有四个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比较,加上中国人会有重男轻女的想法,所以小时候难免会把一些小事放大。随着生命的累积,就觉得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我不爱你的借口。年轻的时候总想往外冲,离家越远越好,现在则不然,我觉得回家是另一层意义上的长大。
心探索:你刚刚说过小时候唱歌是唱给自己听,似乎你内心是个很孤独的孩子,现在那个孤独的部分还在吗?
万芳:我觉得孤独的小孩一直都在。其实时间并非是我们认定的(线性)时间轴,很多年轻的朋友很害怕自己长大了就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可爱,其实不要害怕长大,当你长大后,内在那个小孩还在。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会年轻,会老去,这就是生命,所以不需要羡慕年轻人,只要曾经发生过,它都会在。
当一个人的时候,或者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时候,你会变得敏感,你会突然变得柔软,你会突然变得同理心比较强。所以,人需要适当的孤独,在那个孤独的当下,因为孤独不被填满,所以你就有机会去看到自己,有时间有空间去内观。然后,你会开始有一个新的发展。
心探索:你在唱歌时会要求自己对声音保持一种觉知吗?
万芳:我有时候也很紧张,比如一些场合,每个人都在争奇斗艳的时候,我会有距离感,会不自在。人最自然的就是在自己房间,想唱就唱,想吼就吼,也没人评论你,没人给你分数。音乐最早就是这么打动你的,你就是直接唱出来,管它什么音准,拍子,唱的就是自己当下的心情,但舞台本来就不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尤其一个比赛的舞台更不是,所以必须让自己是安静的,然后从内心出发,让声音尽量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
心探索:你的竞争心没那么强?
万芳:可能吧。有一些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安静一下。
心探索:你在唱歌方面有什么要实现的目标吗?
万芳:对我来说,唱歌只是一个管道,不需要实现什么目标。不是一定要站上鸟巢的万人舞台才是成功的。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歌手,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舞台,无所谓成就的大小,只是通过这个管道跟不同的人共振。我更在意共振背后的那个东西,希望通过音乐可以表达我们怎么样不怕孤单,怎么样不要太执着。我不追求唱歌要唱到什么样的高度。
我常常觉得一首歌它自己会成为它要成为的样子。很多人讲灵感,你不知道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很多时候可能是宇宙给我们的力量,也或许是你今天采访,给我的感受,我再通过音乐或者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这些创作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你一个人完成的吗?我想并不是。当我在录音室唱完,那首歌就是独立的了,它会去到它该去的地方,那不是我们能计划或者控制的。
《InnerLight心探索 》【水瓶时代出品 www.aqrage.com】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www.innerlight.cc/inner/spread/spreed.jsp?fromSource=innersinabk&magId=F7828A86428AF35E0142AD50
IPAD:https://itunes.apple.com/cn/app/xin-tan-suo-za-zhi-hd/id514817410?m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