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乃:富足需要内外兼修

标签:
孙一乃宋体欲望驾驭能力满足杂谈 |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
采访
撰文/晓旭
头像
人物介绍:待补充
现在往往是有钱的人感到空虚——因为欲望是满足不完的;没钱的人也不高兴——因为他有欲望但没有去满足。这里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误区:外在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限制的。但当“内在的我”强大时,你会发现不需要物质满足就会有一种充实的富足感。
心探索:现代社会中,金钱、财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有钱”和“富足”似乎是两回事,什么是真正的富足呢?
孙一乃:富足感可以说就是幸福感,它是一种很充实的感觉。真正的富足是身心方面都富足。我们人就像一棵树,地上面的部分是看得见的,但树的高度、健康、寿命长短却取决于它的根有多深。假如我们只看到树干的部分,拼命拔着它长,就会造成头重脚轻根基浅,吸收不到宇宙的营养,就容易生病。对于人来说就会造成心理疾病,感觉空虚、不幸福。一棵健康的树,树根和树干是一样长的。
心探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畅地获得富足,这其中也分很多种,比如有的人拥有金钱却无法“感受”到富足、更多人是相信自己“还不够”富有……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富足感?
孙一乃:传统上人们会认为,自己的欲望被满足就会带来富足感,因此去追求物质上的财富。现代社会中人的欲望更是被拉的特别大,往往只注重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而忽略了无形的精神层面。一个劲儿地向外追逐,就像一只屁股点火的狂牛,一直向前奔驰,却越来越不满足。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层面,“内在的我”和“外在的我”。“内在的我”就是“精神上的我”,它就是天性、良心,它以善为本质,所有人都本自俱足;“外在的我”就是“物质上的我”,它有很多的欲望,总是想从外在获得东西。当内外极度不平衡时,这种巨大的反差会造成很大的落差、分裂感,让人在情绪上变得非常暴躁。
现在往往是,有钱的人感到空虚——因为欲望是满足不完的;没钱的人也不高兴——因为他有欲望但没有去满足。这里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误区:外在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限制的,比如每个人的福报不同。但当“内在的我”强大时,你会发现不需要物质满足就会有一种充实的富足感。我曾经有一度天天吃山珍海味,结果吃出了厚厚的舌苔,根本尝不出味道。后来我吃了一阵素淡的食物,再吃当年吃过的那些东西,才确切感到它们的美味——当欲望到了最低,那么所有东西都变成最高了。
心探索:很多人会认为善良的人、尤其是修行中的人不应该有钱,因为日常生活中,似乎钱和贪、恶等字眼总是联系在一起,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信念?
孙一乃:这只是人为地压抑外在的欲望,却并不知道要先充裕自己的内在。真正有智慧的人会知道,金钱是宇宙的能量,像血液一样流动在这个整体中,它本身没有善恶,如何运用才是关键。但外在的运用依然取决于内在的驾驭能力。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却掌握着太多的财富,就会容易变成所谓的“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内在的东西越少,反而越强大,能驾驭的外在财富就越多。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暂时让自己离开物质财富也未尝不是一种修行过程,因为他当前的状态驾驭不了太多外在的事物,去追求财富会造成自己失衡。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要先面对自己的欲望,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去经历一下心底总是放不下,他可能受外在牵扯太多,需要先经历一下物质上“暂时满足”的过程,然后才能够超越这个欲望。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FF808081369D38360136E6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