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中的“真佛性”

来自InnerLight心探索 Vol.21
文/朱建军
人是一个谜,弄懂人太不容易了。古往今来多少哲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先天后天、人的本质是什么……争论不已。
人是什么?这个谜的谜底很简单:人像葱头,人像地球。
这听起来像是胡说,而实际上这个谜底绝对可靠。过去释迦牟尼也曾说过人像葱头这类的话,可见他是个猜谜大师。人像葱头或地球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人的心理或者按心理学术语叫做人格,是可分为层次的,细分可以分为许多层,如同葱头;粗分为三层,如同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三层一样。
1.最外层的人:理智人、现代人、思考者
这也就是意识中的你自己。你认为你是一个现代人。你会想各种事情。你的心理就是你的想法和念头。你会读书,会说话,你知道现实世界的种种要求。你知道必须工作才能有饭吃,结婚要考虑对方的各种条件等等。你有自己的生活计划。你还有种种知识、学问。你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中层的人:原始人、儿童、想象者
平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中层人。除非是情绪很冲动的时候才偶尔可以看到他,平常我们说自己“失去理智了”,也就是失去最外层的人了。太生气的时候,或是坠入情网的时候,人不就是很像一个原始人吗?中层的人是有情绪的,情绪来源于中层。所以情绪强烈时,中层的人就成了“总统”,控制了整个人。做梦的时候,也是这个中层的人在主宰整个人。
3.最内层的人:至真至诚的人
我们不大可能看到最内层的自己——人的核心。东方文化中道家所说的“真人”和佛家所说的“佛”,大概就是指人的核心吧。最内层的“我”不思考也不想象,他只是沉浸在生活之中,体验生命的每一次脉动。他像一面镜子一样面对世界,他不会歪曲看到的任何东西,不会说一句谎话,是什么就是什么。“太阳照善人,也照恶人”,他不区分善恶。他也不会忧虑,就像《圣经》上说的:“何必为明天而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你看那地里的百合花,它也不耕,也不种,可是所罗门王最兴盛的时候,他穿着还不如这百合花呢!”不论多坏的人,不论我们说这个人被污染到什么样子,他的最内在的核心仍旧是这样一个至真至诚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霍尼指出,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完善,没有让他体验到充分的爱,儿童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作为幼弱无力的儿童,如果不把整个世界看成安全温暖的家,而是看成弱肉强食的森林,他就一定会想一些方法对付这世界,对付别人。
霍尼说:儿童们有三大类方法可选择:一是以攻为守,让自己成为强有力的人战胜别人;或者让自己成为机智无比的人,去控制或欺诈别人,或者让自己成为魅力无穷的人,去征服别人,成为一个征服者、胜利者和成功者,这样就安全了。二是依附强者,以爱的名义、以美貌或以弱小可怜之态,去争取一个强者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就安全了。依附还可以让自己轻松地获得许多东西,过舒服的寄生生活。三是逃避社会,躲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中去,以求平安无事。
第一种人看上去似乎很勇敢,但是这只不过是表面上勇取罢了。两个人深夜喝酒赏月,突然见到一个鬼,披头散发,满脸是血,吐着舌头。一个人纵身跳起来,拔刀对鬼就砍,另一个人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喝酒。哪一个人更勇敢?显然是后者。当然他们成年后有可能获得成功,个别人甚至可能获得很大成功。希特勒就是这种人。但是在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外表之内,却是虚弱的。许多人之所以死死抓住权力不放,恰恰是因为没有了权力,他们就没有了安全感。
第二种人长大后表面上似乎仍很可爱,或者很顺从,但是他们的爱是不纯的。从根本上看,他们所谓的爱不过是一种依赖、寄生和利用。
第三种人长大后不喜与人交往,如果做某些不需要太多社交的工作也许会做得很好,比如,做科学研究,或当个画家、作家、诗人都还可以,只是在为人方面过于软弱、畏缩。
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三种人,只不过不一定很典型,有可能某些方面像第一种人,另一方面又像第三种人,这无须指摘。内心产生不安全感时,用某种方法获得安全感是理所当然的反应。这三种人格也都各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为了让人格更完满更有光彩,我们还是应该从这三种人格中走出来。建立一种勇敢的人生态度和没有争斗、没有依附、没有逃避的人格。
--------------------------------------------------------------------------------
InnerLight心探索 多媒体电子杂志

InnerLight心探索 Vol.21
发行时间:2010-06-28
下载地址:http://www.innerlight.cc/xplus/xplus.jspx?formAction=download&id=10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