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主合作、
加入交流群、 倾诉通道 、
博主公告等请点击此处
移动又给手机用户上了一堂数学课
撰文
◎ 非文

消费欺诈不公正、资费过高不透明,多年来,移动通信运营商一直因此被消费者诟病,其中单向收费的话题首当其冲,为此,就连工信部也多次表示要积极推进,而消费者更是翘首以待,可几年来对数以亿计的用户来说一直是吃不到嘴的“甜桃”。然而就在广大移动用户心如死灰不对单项收费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日前却在内部下发了《关于调整移动本地电话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酝酿对现行手机资费政策进行较大改革,按照一般规律,如果没有遇到太大的反对意见,最终的定稿两三个月后就可能对外公布,手机单向收费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于是,这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资费改革终于浮出水面,看上去一下子让用户们终于“美梦成真”了。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么?
让我们且先看看改革的内容吧:一是鼓励电信企业对移动本地电话业务实行单向收费;二是允许电信企业自主确定各地区手机通话计费标准。这就让消费者“看不懂”了,两部委作为直管电信业务和价格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何这般“软弱”,只是“鼓励”单向收费,为什么就不能明令电信企业必须单向收费?要知道手机单向收费已是国际惯例,发达国家早就做到了,咱们为何不去接轨?况且,双向收费是典型的电信暴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国家,至今拒绝单向收费完全逆民意而动,更是在“喂肥”运营商。
还有那“鼓励”二字,颇含暧昧,等于把选择权交给了运营商。运营商愿意单向收费,是给两部委一点面子,运营商不愿意也不受责任追究,亿万手机用户要求单向收费的权利诉求能否得到满足仍然取决于运营商,这很不公平。本来以为两部委是在为广大的手机用户着想,却不料他们是在为那些运营商们梦寐以求的“自主定价权”而玩了把文字游戏。这样一来,不仅两部委不会承担民众的骂声,而且还有可能得到放权和降费的美誉,而运营商呢,也象征性的给足两部委面子,给足消费者“实惠”,处处讨好并且“大刀阔斧”的改革。咋一看起来,这确实很和谐,各方面都得到了好处和实惠。可是仔细推敲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1。
那些单向收费局限在了全球通用户而非全体移动用户,可全球通用户的套餐费是50元打底,算作是基本费,试想一下,这不明摆着把手机用户硬生生的划分了界限么?很多手机用户的月租都才十几块钱,说不定有很多人的一个月花费也才几十块,而现在改革了,基本费都50了,这是何降价道理呢?这不纯粹愚弄消费者么?用这样的文字游戏来糊弄消费者,逗消费者玩。
2。为什么只给“全球通”实行单向收费,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全球通,退一万步说,“全球通”也并不是手机用户里最多的,那么,这些条条款款明显就带有歧视意味,专拍中高端用户的马屁,欺骗大多数民众的感情。那些用户多是有商业上的往来,有公司给报销花费,哪里还会在乎这点钱?而以学生、普通人为主的用户群使用的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为什么不实行单向收费呢,要知道,那才是真正的实惠。
3。 既然实行单向收费服务为何还要消费者申请?而且还明确表示要到营业厅去申请?这是为何呢?本来全球通用户多半是一些商业人士,要不然就是一些忙碌的工薪阶层,要人家亲自去营业厅申请,那如果没时间去申请的话,岂不又是双向申请了?这不是折腾人么?
4。实行单向收费为什么还要带个套餐?这纯粹就是“卖猪肉搭猪肠 ”的霸王条款嘛,看上去是减免了一些费用,可实际上,是套牢了手机用户,换句话说,是降低了一处费用却从另外一个地方补足了回来。移动就这么差钱么?不能完全放开么? 拿现在全球通用户使用比较多的“畅听99”套餐来说,交纳99元月基本费就包含280分钟的主叫电话时长,而新的单向收费方案通话是标准的0.4元/分钟,50元的月基本费。依此计算,当用户的的通话时长超过120分钟后,资费反而上升了,这些还不算99套餐中附送的数据流量费。用户申请了新的单向收费计划,就只能按照标准的全球通资费(本地通话0.4元/分钟,月租50元)交费了,很明显,大部分用户的花费不仅不会降低,还会上涨。
分析完这些,原来才发现中国移动又给亿万手机用户上了一堂数学课,可是,不是每个用户都是数学家,即便是数学家,谁又能精明到算清楚每一分每一毫呢?这样的破冰,这样的降价,不过是把皮球T来T去,把游戏进行到底罢了。谁叫当下移动通信市场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寡头垄断,未形成“战国”大乱的局面呢,就算是三大运营商串通一气,联手涨价,消费者能有什么辙?
我们只能惟愿运营商们能够稍微慈悲点,不管是单向还是双向,真正的把资费降下来才是关键;另外,别再只是作秀的把当前资费过高的争议平息下来,而是要把实惠落到实处,而那些政府监管和主管部门,也希望能够真正的听下名声,不要让民众们再寂寞下去了。
我的新浪微薄,感兴趣的可以加我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